【題目】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騎馬或趕馬車時,如果對著馬喊一聲“駕”,馬就會前進;如果喊“吁”,馬就會停止不前。
資料二:在迷宮的一臂安上電極,而另一臂是潮濕的暗室,其中還有食物。當蚯蚓爬到安有電極的一臂時,它就會受到電擊。經過多次嘗試和錯誤后,蚯蚓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
(1)資料一中馬聽到“駕”、“吁”做出的反應,屬于___反射。
(2)從行為獲得途徑分析,資料二中蚯蚓的行為屬于___行為,這類行為是在___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
(3)在實驗過程中要保持蚯蚓體壁的濕潤,目的是___。
(4)資料一、二中涉及到的動物,學習能力較強的是___。
【答案】條件 學習 遺傳因素 維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馬
【解析】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動物的行為按照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也稱為后天性行為。
(1)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因此,資料一中馬聽到“駕”、“吁”做出的反應,是馬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建立的條件反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
(2)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也稱為后天性行為。因此,從行為獲得途徑分析,資料二中蚯蚓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這類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
(3)蚯蚓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要保持蚯蚓體壁的濕潤,目的是維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4)動物的種類越高等,學習能力就越強,學習行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資料一、二中涉及到的動物,學習能力較強的是馬。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合作學習小組實測了一天內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濕度,得到幾組平均數據記錄在下列表格中,請回答問題。
時間 | 裸地 | 草坪 | 灌木叢 |
早晨 | 57.5 | 72.5 | 90.6 |
中午 | 40.0 | 61.1 | 73.1 |
晚上 | 46.1 | 67.4 | 85.3 |
(1)在整個測量過程中,________組數據起對照作用。
(2)早、中,晚不同時間里,空氣濕度最大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濕度和溫度時,對每個地點,每次要測量3次,然后取3次數據的平均值記錄在表格中,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通過此探究可以證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縮的特性B.只有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之間才進行信息交流
C.運動系統由骨和骨骼肌組成D.蜘蛛結網、大雁南飛、飛蛾撲火和老馬識途都是先天性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春暖花開的季節,某班同學對學校門前的池塘一天天變綠產生了興趣,經過觀察,他們發現池水的表層有許多浮游生物,他們分析池水變綠可能與這些浮游生物有關。
(1)根據上面的材料,他們可能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提出一個問題即可)
(2)假如他們想探究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生存是否與陽光有關,請幫他們完成下面探究方案:
①器具材料:大燒杯、普通池水(河水)、富含浮游生物的池水、大紙盒等。
②方法步驟
A.在兩只大燒杯A、B中分別倒入半杯普通池水(河水)
B.在A、B兩燒杯中各加入三分之一________
C.分別將A、B兩燒杯放置在_______和_______進行培養,溫度均控制在25℃左右。
D.每天觀察并記錄兩燒杯中浮游生物的生存情況。
③請幫他們設計一個記錄觀察結果的表格_______ 。
④此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
⑤實驗現象:照光的池水逐漸變_______;遮光的池水每觀察一次顏色變黃一些,幾天后水中的浮游生物全部死亡、下沉。
⑥實驗結論: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