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探究了“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其操作過程如表所示.
試管 | 實驗材料 | 唾液 | 清水 | 處理方法 |
1 | 饅頭碎屑 | 2mL | 0mL | 攪拌,放入37℃的溫水,10分鐘后,滴加2滴碘液,搖勻 |
2 | 饅頭碎屑 | 0mL | 2mL | 攪拌,放入37℃的溫水,10分鐘后,滴加2滴碘液,搖勻 |
3 | 饅頭塊 | 2mL | 0mL | 不攪拌,放入37℃的溫水,10分鐘后,滴加2滴碘液,搖勻 |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裝置為什么要放入37℃溫水中處理?_____.
(2)上述實驗中,只模擬了牙的咀嚼和舌的攪拌的是_____號試管.
(3)通過1號試管和2號試管的對照實驗,可以證明_____的作用.1號試管的現象是_____.
(4)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上述實驗方案的基礎上,想進一步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響”,又設置了4號試管放在0℃的水中,請你判斷4號試管滴加碘液后的實驗現象是_____,實驗結論是_____.
【答案】37℃是酶發揮催化作用最適宜的溫度 2 唾液 不變藍 變藍 溫度過低會影響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解析】
此題考查的是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
(1)將實驗裝置放入37℃的溫水中是模擬人體的正常體溫,在此條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活力最強,將淀粉消化成麥芽糖。
(2)由表可知: 2號試管只模擬了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
(3)由表可知:1號試管模擬了唾液的分泌,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2號試管只模擬了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3號試管只模擬了唾液的分泌;1號試管和2號試管對照,實驗變量是唾液的有無,2號試管為對照組,說明了唾液在饅頭消化中的作用;淀粉遇碘變藍色,1號試管遇碘不變藍,原因是饅頭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2號試管遇碘變藍,說明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
(4)該實驗探究溫度過低會影響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設計實驗時的唯一變量應是溫度。由圖可知甲同學:沒有設計對照實驗,不科學。乙同學科學,設計了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溫度。如果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則溫度為實驗變量。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在低溫下,酶的活性低或喪失,淀粉不會被分解或分解不完全,滴加碘液后會變藍。實驗結論是溫度過低會影響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尖的成熟區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其主要原因是( )
A. 成熟區位于根尖的頂端B. 成熟區的細胞體積很小
C. 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D. 成熟區細胞形似正方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三種處理。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試管 | 實驗材料 | 加入物質 | 是否攪拌 | 處理方式 |
1號 | 饅頭碎屑 | 2毫升唾液 | 充分攪拌 | 37℃,10分鐘 |
2號 | 饅頭碎屑 | 2毫升清水 | 充分攪拌 | 37℃,10分鐘 |
3號 | 饅頭塊 | 2毫升唾液 | 不攪拌 | 37℃,10分鐘 |
(1)分析1號試管和2號試管這一組實驗,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 ;其中,_____號試管作為對照組。
(2)10分鐘后取出三支試管,各滴加2滴碘液,搖勻,發現______號試管中的饅頭遇碘后不變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結論:饅頭變甜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的分泌都有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生產生活中采取的措施,不是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 田間及時排澇B. 減少大棚內單位面積種植的蔬菜數量
C. 小麥種子曬干入倉D. 農田適時松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與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A. 大樹底下好乘涼 B.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C. 大雁南飛 D. 沙漠中的仙人掌,葉退化成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試管內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蕩后,置于37 ℃的溫水中,植物油很快就不見了。該消化液最可能是( )
A. 胰液、腸液、膽汁
B. 胃液、膽汁
C. 唾液、胃液、腸液
D. 唾液、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