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們對校園生物種類進行調查時,首先要明確( )
A. 成員和組長 B. 時間和方案 C. 范圍和順序 D. 目的和對象
【答案】D
【解析】
調查的一般步驟:明確調查目的和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如實做好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稱為調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當前的狀況,也可以是為了揭示存在的問題,弄清前因后果,為進一步的研究或決策提供觀點和論據。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故D符合題意。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銀杏和杏樹僅有一字之差,但卻不是一類植物,它們最主要區別是
A. 銀杏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著
B. 銀杏的果實內有種子
C. 銀杏的種皮包裹著種子
D. 銀杏沒有果實,種子裸露在外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項中,能夠體現生物適應環境的是
A. 蚯賴可以使土壤疏松肥力增強
B. 森林能夠凈化空氣
C. 沙膜植物種類稀少
D. 竹節蟲體型與樹枝相似,并會模擬樹枝狀態,以此方式免遭捕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下列有關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配伍(填序號)。
①細胞壁 a.里面含有遺傳物質
②細胞核 b.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③細胞膜 c.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透明粘稠物質,含液泡
④細胞質 d.使有用的物質不能隨意滲出細胞,有害物質不能輕易進入細胞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1)節肢動物的附肢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節肢動物就是因附肢分節而得名。
(2)魚游泳時,前進的動力主要來自________和________的左右擺動。
(3)舉手投足、擠眉弄眼,人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骨骼肌受到_________傳來的刺激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_________圍繞_________而活動。
(4)蛾蝶類昆蟲的雌蟲可以分泌_________,以此來吸引異性前來交尾。
(5)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蝗蟲比蚯蚓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是因為( )
①胸部有三對足,兩對翅,擴大了活動范圍;②有外骨路,防止水分蒸發;③蝗蟲出生長發有過程中有蛻皮現象;④用氣門呼吸,能適應干旱的環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春天某樹林中,棲息著大量的夏候鳥池鷺,一些幼鷺練習飛行時,掉落樹下,面臨著饑餓的威脅,人們為這些體弱的小鷺提供食物。當秋季來臨時,依賴人類喂養的池鷺不能長途遷飛。據上述情景,對池鷺保護最有利的做法是( )
A. 春天將這片樹林保護起來,避免人類干擾
B. 春天將全部幼鷺圈養起來,待秋天放歸自然
C. 秋天終止投喂,促使池鷺遷飛
D. 秋天將不能遷飛的池鷺圈養起來,待來年春天放歸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不同白冠雀鳥群的鳴聲基調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個白冠雀鳥群A的幼雛a移到另一白冠雀鳥群B中去,待其長成成鳥時,a的鳴聲就不同于鳥群A的鳴聲而更接近于鳥群B;但如果把白冠雀鳥群幼雛b移到黃鶯鳥群中生活,它卻學不會黃鶯的鳴聲。請回答:
(1)a的鳴聲基調與鳥群A的相同,這是______________行為起作用(選填“先天性”或“后天學習”);具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這是____________行為起作用。(選填“先天性”或“后天學習”)
(2)b學不會黃鶯的鳴聲,是因為體內不具有控制著黃鶯鳴聲的_______________物質。
(3)上述實驗說明,____________行為是在______________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選填“先天性”或“后天學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前大量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正在不斷減少。有科學家調查了影響脊椎動物滅絕的常見原因,結果如下表所示。
類 群 | 每一種原因所占比例(%) | |||||
生境消失 | 過度開發 | 物種引進 | 捕食控制 | 其他 | 還不清楚 | |
哺乳類 | 19 | 23 | 20 | 1 | 1 | 36 |
鳥 類 | 20 | 11 | 22 | 0 | 2 | 37 |
爬行類 | 5 | 32 | 42 | 0 | 0 | 21 |
魚 類 | 35 | 4 | 30 | 0 | 4 | 48 |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層次上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2)從上表結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首先通過食物鏈的縮短或減少,而降低生態系統的 能力,從而破壞生態平衡。
(3)如果要比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過度開發”和“物種引進”等三大原因分別對脊椎動物物種滅絕的影響程度,應對上述數據先進行 處理,再對處理結果進行比較。根據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 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