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按上圖組裝儀器,裝入藥品. ②加熱銅銹,直至不再有氣體產生,停止加熱. | 綠色固體變為黑色;硫酸銅粉末變為藍色;燒杯中液體變渾濁. | 加熱銅銹生成的物質有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銅銹由銅、碳、氫、氧元素組成;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
③冷卻后,向試管中固體加入適量稀硫酸,稍加熱. |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 |
序號 | 實驗內容 | 實驗結論 | 實驗反思 |
實驗1 | ![]() | 在干燥環境中,銅不易生銹. | (1)實驗2和3中使用的是經煮沸后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原因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 (2)如果要證明銅生銹的快慢是否與二氧化碳的濃度有關,還需要補充的一個實驗內容是在含量高的二氧化碳的空氣中,將銅絲放入蒸餾水中. |
實驗2 | ![]() | 在沒有二氧化碳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 | |
實驗3 | ![]() | 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 | |
實驗4 | ![]() | 銅生銹的條件是銅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充分接觸. |
分析 【進行實驗1】根據硫酸銅粉末變為藍色,說明有水生成,燒杯中液體變渾濁,說明生成二氧化碳,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說明生成氧化銅進行解答;
【進行實驗2】根據一段時間后,發現只有實驗4中的銅絲生銹了,且與水接觸的部分生銹更明顯說明銅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充分接觸時容易生銹進行解答.
解答 解:【進行實驗1】硫酸銅粉末變為藍色,說明有水生成,燒杯中液體變渾濁,說明生成二氧化碳,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說明生成氧化銅,所以加熱銅銹生成的物質有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銅銹由銅、碳、氫、氧元素組成;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故填: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銅、碳、氫、氧;CO2+Ca(OH)2═CaCO3↓+H2O;
【進行實驗2】一段時間后,發現只有實驗4中的銅絲生銹了,且與水接觸的部分生銹更明顯,說明銅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充分接觸時容易生銹,所以可知實驗2的結論是:在沒有二氧化碳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故填:在沒有二氧化碳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
實驗3的結論是: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故填: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
實驗4的結論是:銅生銹的條件是銅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充分接觸;故填:銅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充分接觸;
實驗反思:(1)實驗2和3中使用的是經煮沸后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原因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故填: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
(2)如果要證明銅生銹的快慢是否與二氧化碳的濃度有關,還需要補充的一個實驗內容是在不同濃度二氧化碳中,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完成實驗.故填:在含量高的二氧化碳的空氣中,將銅絲放入蒸餾水中.
點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可以幫助我們獲取很多新知識,驗證一些現象與結論.因此,學習化學時,不要錯過每一個實驗,更不要輕易放過實驗中的每一個現象.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操作 | 目的 | |
A | 分別在放有少量銅、銀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 | 證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 |
B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一小片pH試紙上 | 測定溶液的pH |
C | 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或他人 | 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
D | 配制溶液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 加速溶質的溶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 |
B. | ![]() 恒溫下,在一定量的KNO3不飽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體 | |
C. | ![]() 在等質量的鎂、鐵里分別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
D. | ![]() 往一定量的NaOH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過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 B. | 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 ||
C. | CO2+2NaOH═Na2CO3+H2O | D. | Zn+CuSO4═ZnSO4+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溫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NaOH的溶解度(g/100g水) | 42 | 109 | 129 | 174 | 314 | 347 |
Ca(OH)2的溶解度(g/100g水) | 0.18 | 0.16 | 0.14 | 0.12 | 0.09 | 0.07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甲同學:用一支潔凈的試管取少量固體A,再加入過量稀鹽酸. | 有氣泡產生 | 自己的猜想 正確 |
乙同學:用一支潔凈的試管取少量固體A,加水,充分振蕩,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 上層清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 自己的猜想 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