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frac{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100%,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焦亞硫酸鈉的對分子質量為23×2+32×1+16×x=190,x=5.
(2)焦亞硫酸鈉中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是(32×2):(16×5)=4:5.
(3)焦亞硫酸鈉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是$\frac{23×2}{190}$×100%≈24.2%.
故答案為:(1)5;(2)4:5;(3)24.2%.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 |
B. |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數與該元素原子核電荷數在數值上相同 | |
C. | 同種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一定相等 | |
D. | 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會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KNO3是一種復合肥 | B. | 農作物缺氮會引起葉子發黃 | ||
C. | 玉米倒伏是因為缺磷 | D. | 觀察顏色可區別氯化鉀與磷礦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按上圖組裝儀器,裝入藥品. ②加熱銅銹,直至不再有氣體產生,停止加熱. | 綠色固體變為黑色;硫酸銅粉末變為藍色;燒杯中液體變渾濁. | 加熱銅銹生成的物質有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銅銹由銅、碳、氫、氧元素組成;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
③冷卻后,向試管中固體加入適量稀硫酸,稍加熱. |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 |
序號 | 實驗內容 | 實驗結論 | 實驗反思 |
實驗1 | ![]() | 在干燥環境中,銅不易生銹. | (1)實驗2和3中使用的是經煮沸后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原因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 (2)如果要證明銅生銹的快慢是否與二氧化碳的濃度有關,還需要補充的一個實驗內容是在含量高的二氧化碳的空氣中,將銅絲放入蒸餾水中. |
實驗2 | ![]() | 在沒有二氧化碳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 | |
實驗3 | ![]() | 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銅不易生銹. | |
實驗4 | ![]() | 銅生銹的條件是銅與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充分接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