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A為應用最廣泛的金屬,B的溶液呈藍色,與C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和廚房中的調味劑。藍色沉淀可溶于D生成B物質;E為光合作用的原料,且能與C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B的化學式 ___
(2)A與B反應的現象__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3)藍色沉淀溶于D的方程式:___________
(4)C與E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反應后所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若要進一步證明可能存在的物質是否存在,可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試管中,依次加入試劑_____(填字母序號)
A 氯化鈣溶液 酚酞試液 B 氫氧化鈣溶液 硫酸銅溶液
C 稀鹽酸 酚酞試液 D 硝酸鋇溶液 硫酸銅溶液
【答案】CuCl2 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置換反應 Cu(OH)2+2HCl=CuCl2+2H2O 2NaOH+CO2= Na2CO3+H2O NaOH AD
【解析】
A為應用最廣泛的金屬,則A是鐵;B的溶液呈藍色,B是與可溶性的銅鹽;BC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廚房中的調味劑是氯化鈉,則B是氯化銅,C是氫氧化鈉;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可溶于D且生成B物質(氯化銅),則D是稀鹽酸;E為光合作用的原料,且能與C反應,則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
(1)B是氯化銅,化學式CuCl2;
(2)A是鐵,B是氯化銅,鐵與氯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氯化亞鐵,實驗現象是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3)藍色沉淀溶于D的反應是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方程式是Cu(OH)2+2HCl=CuCl2+2H2O;
(4)C與E的反應就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方程式2NaOH+CO2= Na2CO3+H2O;若氫氧化鈉過量,則反應后所得溶液中可能存在NaOH,驗證氫氧化鈉時,需要先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離子,可用中性的氯化鈣或硝酸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難溶的碳酸鈣沉淀或碳酸鋇沉淀,然后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或硫酸銅(硫酸銅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若無色酚酞變紅或有藍色沉淀生成,說明含有氫氧化鈉,故填A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完成以下實驗內容,涉及的實驗操作合理的是( )
選項 | 實驗內容 | 實驗操作 |
A | 稀釋濃硫酸 | 先往燒杯中倒濃硫酸,后加蒸餾水 |
B | 用KMnO4制氧氣 | 先熄滅酒精燈,后從水中移出導管 |
C | 除去H2中的HCl雜質 | 先通過濃硫酸,后通過飽和NaHCO3溶液 |
D | 用CO還原Fe2O3 | 先通CO一段時間,后加熱Fe2O3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流傳著一些謠言,只要我們用科學知識分析、驗證,謠言 便不攻自破。
(1)謠言一:水變成汽油。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____種類 不變,所以水不可能變汽油。
(2)謠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營養素是_____,而塑料是一種_____(填“合成”或“天然”)材料。
(3)謠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餅”。點燃棉花時聞到燒紙的氣味, 點燃肉松時聞到____的氣味。
(4)謠言四:水煮蛋的蛋黃變綠了會致癌。真相:蛋黃中灰綠色物質是硫化亞鐵(FeS),對人體無害且不影響雞蛋的營養價值。硫化亞鐵中硫元素的化 合價是_____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化學要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去偽存真。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洗滌劑能洗掉油污是因為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
B.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屬于置換反應
C. 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D. pH<5.6的雨水屬于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外控型食品保鮮劑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為載體,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鮮原理是酒精緩慢揮發,在食品周圍形成一定濃度的氣體保護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SiO2 中 Si 為+4 價B. 酒精揮發時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C. 起保鮮作用的物質是酒精D. 該保鮮劑不能與明火接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M與AgNO3溶液發生反應:M+2AgNO3=M(NO3)2+2A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M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B. 反應前后M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C. M可能是鋁D.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20年東京奧運會計劃從廢舊電子設備中回收金、銀、銅來制作獎牌,現已收集到30kg黃金、4.1t白銀和2.7t銅。
(1)下列性質中,與金、銀、銅可用于制作獎牌無關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
A 有金屬光澤 B 導電性好 C 化學性質較穩定
(2)用酸浸泡可將廢舊電子設備中的鋁、鐵等金屬除去,過濾可得到金、銀、銅。請從金屬活動性順序的角度解釋原因: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老師在講解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時,告訴學生不用K、Ca、Na等活潑金屬來置換。小雙同學對此進行了思考,并查閱資料,對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進行探究。
(1)寫出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閱資料)常溫下鈉就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銅生成。
猜想二:金屬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只會生成氫氧化銅沉淀。
(實驗及現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鈉塊分別投入兩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有關實驗現象如下表所示:
實驗編號 | 鈉塊大小 | 硫酸銅溶液 | 實驗現象 |
① | 綠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有氣泡產生,并產生藍綠色沉淀 |
② | 綠豆大小 | 濃溶液10mL | 有氣泡產生,并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
③ | 豌豆大小 | 稀溶液10mL | 有氣泡產生,并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
小雙同學咨詢老師后,得知藍綠色沉淀為堿式銅鹽。
(實驗結論)
(2)上述實驗中均未觀察到_____色固體的生成,由此判斷猜想一錯誤。
(3)由實驗可以判斷出猜想二_____(填“正確”或“錯誤”)。
(實驗反思)
(4)實驗中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原理是_____。
(5)為了用鈉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元素,小雙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一: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氣中加熱。
方案二:把鈉塊和無水硫酸銅直接混合,隔絕空氣加熱。
請從兩個方案中選出合理的方案,并說明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 ℃時,NaCl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實驗序號 | 水的質量(g) |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 溶液的質量(g) |
① | 10 | 2 | 12 |
② | 10 | 3 | 13 |
③ | 10 | 4 | 13.6 |
④ | 10 | 5 | 13.6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飽和溶液
B. 20 ℃時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
C. ③④中所得溶液都是飽和溶液
D. 20 ℃時NaCl的溶解度是3.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