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鈉與氯氣(Cl2)反應生成氯化鈉的模擬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中鈉原子轉移一個電子給氯原子
B.反應中氯氣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
D.反應中鈉原子與氯原子的得失電子情況是由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決定的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可用于驗證銅、鐵、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的一組藥品是
①Cu、Zn、FeSO4溶液 ②Cu、Fe、ZnSO4溶液
③ Zn、FeSO4溶液、CuSO4溶液 ④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黑色粉末A和白色固體B混合后加熱,生成無色氣體C;C能使黑色固體D劇烈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無色氣體E;E通入石灰水變渾濁.根據有關事實和現象回答:
(1)A為 、C為 、E為 .
(2)寫出生成C的反應文字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科學的核心是研究,科學課程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讓我們親歷科學活動,體現科學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下面是重慶一中初三某班學生探究鐵生銹實驗不斷完善優化的過程。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1)優化實驗時將Ⅰ中自來水換為蒸餾水目的是排除水中溶有的氧氣、消毒劑等物質的干擾。
(2)優化實驗時增加Ⅳ是為證明鐵生銹與空氣中的 (填化學式)有關,
請在方框內再補充一個實驗,探究鐵生銹是否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關。
下面事實能說明鐵生銹與空氣中另外一些成分無關的有 (填序號)。
①焊接金屬時稀有氣體可作保護劑 ②制作燈泡時氮氣可作填充劑
③稀有氣體可作有色光源 ④氮氣可制氮肥
(3)實驗Ⅴ在軟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觀察到鐵釘生銹, ,同時鐵釘靠近水邊附近部分銹蝕得厲害。
由此可知:鐵生銹實際是鐵與 (填化學式)共同作用的結果。
(4)實驗Ⅵ還可用來完成 (填實驗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做法如圖:
(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重疊了3 000層左右的原子。
(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
(4)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1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
說明
(填序號)。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A.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
C.原子變成離子,其電子層數一定減少
D.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學習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原理后改用注射器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置圖如下。
該同學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后,在注射器中裝入足量紅磷,點燃酒精燈使注射器中紅磷燃著后移走酒精燈,紅磷繼續燃燒。等反應完畢冷卻至室溫后讀數可以測出空氣中氧氣含量。
⑴寫出紅磷燃燒的反應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該實驗過程中能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該改進實驗具有的優點有(任意答一條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右圖所示的兩種微粒結構示意圖中,所獲取信息不正確的是
A.它們屬于同種元素 B.它們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
C.它們的核外電子數相同 D.①表示陰離子,②表示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