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之間可以在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由某種物質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丙物質只能是氧化物或鹽
B.甲、乙、丙可能依次為Fe、NaOH、CO2
C.當乙為NaOH時,它可由Ca(OH)2與Na2CO3反應生成
D.當甲為一種堿時,它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可能產生兩種沉淀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欣拉開易拉罐汽水的拉環時,聽到“啵”的一聲,并有氣體自汽水中沖出。有關此現象的說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壓強減小使氣體的溶解度變小B.壓強減小使氣體的溶解度變大
C.壓強增大使氣體的溶解度變小D.壓強增大使氣體的溶解度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50℃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順序是A>B>C
B.50℃時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飽和
溶液,其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1:2
C.將C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采用降溫結
晶方法
D.將50℃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時,這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過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固體。某研究性學習
小組對藍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各題:
|
|
猜想二:固體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______(填“酸”或“堿”)性。
猜想三: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Ⅱ.資料查閱:
①Cu(OH)2和CuCO3晶體均不帶結晶水;無水硫酸銅是白色固體,遇水會變成藍色的硫酸銅晶體。
②Cu(OH)2、CuCO3受熱易分解,各生成對應的兩種氧化物。
Ⅲ.設計與實驗:
㈠固體的獲取:
|
⑵判斷固體已洗凈的方法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用下圖所示裝置,定性探究固體的成分。
![]() |
|
|
|
|
結論:固體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㈢固體成分定量測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溫度為66℃~68℃,CuCO3的分解溫度為200℃~220℃。設固體的組成為aCu(OH)2•bCuCO3。小組同學用熱分析儀對固體進行熱分解,獲得相關數據,繪成固體質量變化與分解溫度的關系如右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 |
⑷寫出AB、CD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B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過計算可得:a:b=________。(請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實驗課上,老師演示了一個速凍小魔術。他在一個小木板上撒了一些水,然后放上一個小燒杯,杯中加入半杯蒸餾水。隨后他向杯中加入另一種物質,片刻以后,他提起燒杯,杯子和木板緊緊粘在一起。老師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A.生石灰 B.硝酸銨 C.食鹽 D.氫氧化鈉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在“南海一號”打撈出來的文物中,“金龍紋手鐲”光彩奪目,完好無損;銅鏡表面有銅銹;鐵器則銹跡斑斑,殘存很少,這說明金、銅、鐵這三種金屬的活動順序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2)生鐵和鋼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 (填“金屬材料”或“合成材料”);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寫出防止鐵生銹的一種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