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幫助老師整理化學實驗加試后的藥品時,意外發現了實驗桌上一瓶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于是對該溶液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實驗設計)
(1)為了檢驗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你認為使用下列試劑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________。
A酚酞溶液 B氧化銅 C稀鹽酸 D澄清石灰水
(2)通過實驗,小組同學得出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的結論。寫出氫氧化鈉變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
接著小組同學對瓶中溶液含有哪些溶質,繼續進行實驗探究。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碳酸鈉、氫氧化鈉;猜想二:碳酸鈉。
(實驗驗證)請你參與探究,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 | _______ | 說明原溶液中含________(填化學式) | 猜想一正確 |
②取步驟①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滴加________ | 產生藍色沉淀 | 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 |
【答案】AB 2NaOH+CO2=Na2CO3+H2O 產生白色沉淀 Na2CO3 CuSO4溶液(或CuCl2溶液或Cu(NO3)2溶液)
【解析】
(1)氫氧化鈉變質是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鈉的水溶液和碳酸鈉的水溶液都是呈堿性。
A、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水溶液呈堿性,則無論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后都會變紅,無法檢驗。A錯誤;
B、氧化銅和碳酸鈉、氫氧化鈉不發生化學反應,無法檢驗。B錯誤;
C、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明顯現象。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若該溶液變質,則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后,能觀察到有氣泡產生。若不變質,則無明顯現象。C正確;
D、澄清石灰水的溶質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不反應,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淀。所以,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后,若觀察到有沉淀產生,則證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即氫氧化鈉變質。D正確。
故答案為:AB;
(2)氫氧化鈉變質是氫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答案為:2NaOH+CO2=Na2CO3+H2O;
[實驗驗證]
若要證明猜想一正確,則需要證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氯化鈣和碳酸鈉能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碳酸鈣。所以當加入氯化鈣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時,則證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故答案為:產生白色沉淀、Na2CO3;
②根據題意可知,向①中得到的上層清液滴加某溶液,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產生,則證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則加入的物質為銅的鹽溶液。因為加入銅的鹽溶液后,銅離子和溶液中的氫氧化鈉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則可以推測出加入的物質為可溶性的銅鹽,即氯化銅溶液或硝酸銅溶液或硫酸銅溶液等。故答案為:CuSO4溶液(或CuCl2溶液或Cu(NO3)2溶液)。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適量服用葡萄糖酸鋅(C12H22O14Zn)口服液可治療鋅缺乏癥。下列有關葡萄糖酸鋅的說法正確的是
A.H、O屬于常量元素,C、Zn屬于微量元素
B.葡萄糖酸鋅是由葡萄糖和鋅組成的混合物
C.葡萄糖酸鋅中Zn元素的質量分數比H的大
D.葡萄糖酸鋅中碳元素、氫元素質量比為 6: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界的物質分別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三種微粒構成。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是由分子構成的一組是
A.過氧化氫和氯化鈉B.干冰和水
C.氨氣和硫酸銅D.金剛石和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空氣中放置較長時間的鋅片,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膜,其中含有Zn2(OH)2CO3。若該物質通過化合反應生成。反應物除了Zn外,還有1.N2 2.O23.CO24.H2O中的
A.一種B.兩種C.三種D.四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含有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所得固體的質量等于加入鋅粉的質量。請分析所得固體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為H2O和H2O2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帶電的粒子,但是不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單質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則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氦氣用于充填氣球
B.硫酸銅和熟石灰用作農藥“波爾多液”
C.活性炭用作凈水的吸附劑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每組三種說法中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化學中的“一定” | B化學中的“不一定” |
①:向某物質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Cl﹣。 ②:向某物質中加入稀鹽酸,有大量氣泡產生,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CO32﹣。 ③:向某物質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SO42﹣。 | ①:向某氣體中伸入燃著的木條,木條熄滅,該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②: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 ③:測定溶液pH值時,玻璃片上有水未擦干,測得的pH值不一定變小。 |
C化學中的“兩” | D化學中的“三” |
①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兩不變是質量和性質不變。 ②形成酸雨的兩種氣體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③將接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兩種方法是增加溶質和降低溫度。 | ①:污染空氣的三大有害氣體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構成物質的三大微粒是:分子、原子、和離子。 ③:構成原子的三大微粒是:質子、中子、和電子。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學習酸堿中和反應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探究:
I.探究酸和堿能否發生反應
甲同學向盛有少量KOH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繼續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溶液由_______色變成無色。甲同學得出結論:____________。
Ⅱ.探究酸和堿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乙同學對探究I中甲同學實驗后的無色溶液展開探究
(提出問題)試管中無色溶液的溶質除了酚酞還有什么?
(提出猜想);(1)KCl;
(2)KCl和_______(填化學式)。
(設計實驗)
方案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及方程式 | 實驗結論 |
方案1 | 試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鈉,然后加入過量甲同學實驗后的無色溶液 | 可觀察到溶液中有_____產生,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2)成立 |
方案2 |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 | pH_____7(填“>“<”或“=”) | |
方案3 | 取少量實驗后的無色溶液于試管中,然后慢慢加NaOH溶液,并不斷振蕩試管 | 開始無明顯現象,過一會發現_____。 |
(發散思維)
為了驗證猜想(2)成立,你認為還可以選擇的物質是_____(填選項)。
A二氧化碳 B鋅粒 C氧化銅 D紫色石蕊試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