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是亞洲南部的大國。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印度的首都是___________,恒河被視為印度的圣河,其流向是___________。
(2)右圖為孟買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描述該地的氣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斷該地可能發生的氣象災害有___ _____等。
(3)下表為印度的特色主食及其相關地理知識,完成表中空格部分。
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為解決糧食無法自給的問題, 20世紀6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 “第一次綠色革命”,引進高產小麥品種,增加化肥、灌溉、農機等投入。原先只適于雨季耕作的夏季作物,改造培育成適于較寒冷和較干旱地區種植的冬季作物,使不適于種植夏季作物的地區變成重要產糧基地。采用輪作制,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可收兩三種作物。至198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5 237萬噸,由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
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和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生,印度提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戰略構想, 將其目標定義為“少投入、多產出、保護環境”。 作物生產不僅要繼續提高產量、改良品質,更重要的是要大幅度地減少農藥、化肥和水資源的用量,發展有機農業、以信息技術帶動農業等,保證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閱讀資料,概括兩次綠色革命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主要目的。
【答案】(1)新德里 自西北向東南(或自西向東)
(2)全年高溫(炎熱)、降水量大且降水分雨旱兩季(或降水季節變化大或降水集中于6-9月)水災(或旱災或高溫)
(3)
(4)第一次綠色革命:目的:提高糧食產量;措施:增加農業投入、改良品種,擴大種植區域、采用輪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二次綠色革命:目的:提高糧食產量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措施:推廣生物技術、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等(需使用概括性語言)
【解析】
印度主要位于印度半島,地形北部為喜馬拉雅山南麓,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糧食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半島沿海平原,降水多;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的恒河上游,降水較少。印度農業發展得益于其推行的三次“農業革命”。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綠色革命”--培育作物新品種,改進農業生產技術等,使印度糧食生產自給有余;70年代開展的“白色革命”--引進、培育、推廣優良水牛品種,大大提高了牛奶的產量,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向海洋進軍的“藍色革命”也得到蓬勃發展。
(1)讀圖可知,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位于印度的西北部,恒河自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被視為印度的圣河。
(2)讀孟買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可知,孟買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量大且降水分雨旱兩季,該地區受西南季風影響明顯,降水豐沛,由于西南季風到來的時間和強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容易發生水旱災害。
(3)讀圖可知,印度的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和小麥為主,水稻主要的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當地居民以咖喱飯為主食;小麥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平原及德干高原的西北部,當地居民以薄面餅恰巴提為主食。
(4)閱讀資料分析可知,印度的第一次綠色革命采用增加農業投入、改良品種,擴大種植區域、采用輪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措施,提高了糧食產量。第二次綠色革命采用推廣生物技術、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等措施,提高了糧食產量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領土最南端位于( )
A. 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B. 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C. 新疆的帕米爾高原
D. 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極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的長城站(62°S,59°W)位于中山站(69°S,76°E)的__________方向。
(2)關于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全年都有極晝、極夜和極光現象
B.南極大陸上蘊藏豐富的鐵礦資源
C.企鵝是該大洲上特有的動物
(3)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南極考察一般選在12-2月,原因是此時是南極的暖季,而且有_______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可運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接觸到的許多事物,都包含著地理信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上面四個汽車牌照中沿海的是哪個省級行政區的汽車牌照(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上面四個汽車牌照中屬地所在省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正確的是( )
A.甲——長沙
B.乙——福州
C.丙——鄭州
D.丁——南昌
(3)上面四個汽車牌照中屬于我國行政中心和首都的省級行政區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村莊人口為2000人,其中一年內出生并成活了60個嬰兒,死亡了20人,那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村的人口出生率為3% B. 該村的人口死亡率為1%
C. 該村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 D. 該村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湛江市總人口725萬人,面積約12500平方千米。那么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千米( )
A. 172人 B. 425人 C. 580人 D. 380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布略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陰影部分屬于_______國家,這類國家在_______洲數量最多。目前,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數量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發達國家的數量。
(2)在國際上,一般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關于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稱為“_______”,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_______”。
(3)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中,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具有吸引力的是( )
①雄厚的資金 ②豐富的資源 ③先進的科技 ④廉價的勞動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所在大洲人口增長速度較_______ (填“快”或“慢”),往往會帶來_______、______ (列舉2例)等社會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甲 部分國家輪廓圖
乙 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
【1】圖甲的六個國家中,歸屬于圖乙中A類的國家是( )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2】下列哪一組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 )
A. ①② B. ③⑤ C. ④⑥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印兩國睦鄰友好對世界和平意義重大。有關兩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被稱為南北對話
B. 兩國都有著漫長的海岸線
C. 兩國都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盛產水稻,早澇災害嚴重
D. 兩國都重視英語教育,軟件外包產業是兩國重要經濟來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