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材料一:2008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構成圖
(資料來源:《200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40.材料一:誰也不曾料到,20O8年竟是如此艱難的一年,但在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當風雪阻斷歸路,我們彼此溫暖;當列車沖出軌道,我們竭誠相助;5.12震撼撕裂大地,我們劈山開路,全民抗災;當病毒吞噬生命,我們用愛彌補;當圣火遭受屈辱,我們義無返顧;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沉著應對;中國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祖國我們為你驕傲和自豪。
材料二:為應對金融危機和貫徹落實2009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必須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同時,面對我國出口受阻,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實際,中央又指出:“要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說明材料一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國為什么必須“挺起不屈的脊梁”?(10分)
(2)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依據。(12分)
材料四 1998年中國出口商品中工業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額達1615.7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35.7倍,其中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36.2%,連續4年超過紡織品,成為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2008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229.3億美元,增長17.3%,占當年我國出口總值的57.6%。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增長13.9%;機械及設備出口增長17.5%。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分類有交叉)增長13.1%。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
(4)根據上述材料歸納影響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4分)
19.7
100
――嚴中平等:《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
(2)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10-1920年間中國進口的生產資料比重和出口的機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長反映了中國經濟領域的怎樣情況?(2分)這一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0.6
4.6
45.1
55.8
100
17.3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