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該鄉現有產業中屬于第三產業的有
A、淡水養殖業 B、林業 C、旅游業 D、食品加工業
28、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加快發展綠色食品,下列敘述中符合綠色食品要求的是
①產品的原料必須是綠色植物 ②產品原料的產地環境符合環境質量標準
③產品原料的生產過程符合環境質量標準 ④產品的包裝和儲運符合環境質量標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根據下表完成29~30題。
方案實施前
方案實施后
丘陵為主,土壤貧瘠
修建大壩,引水入鄉,丘陵變島嶼
糧食種植為主
淡水養殖及加工為主
砍伐林木嚴重,水土流失
周邊山區及島嶼草木繁茂
文化生活貧乏
“漁村一日”的旅游項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眾多
七家鄉鎮企業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
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
人均年收入超過2000元
27、為避免蔬菜和水果遭受各種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下列措施中比較合理的是
①使用綠肥等有機肥 ②大量使用化肥
③使用高效劇毒農藥 ④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蟲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現代物流業對于經濟協作和商貿活動的影響是
A、增加生產成本 B、增加中間環節,降低經濟效益
C、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D、增加了企業庫存和人力資源成本
由于大氣、水和土壤等污染日趨嚴重,食品安全問題倍受社會關注。回答27~28題。
25、導致產業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原因是
①資源的地區差異 ②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③人口密度的區域差異 ④政治體制的地區差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茶園“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 缺少枯枝落葉
C、土壤中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 D、 表層土壤被大量沖走
23、根據長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鋤草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
22、長江中上游植被破壞后,給下游地區帶來的危害主要是
A、泥沙淤積河、湖,洪水排泄不暢,致使洪澇災害頻繁
B、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C、氣候惡化,導致全球變暖
D、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減小
21、讀“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區域產業結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發展變化
B、資源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
C、對環境的影響經歷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輕度污染的過程
D、這種變化是發達國家向外轉移產業的結果
位于長江中上游的某茶場,茶園面積600畝,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鋤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園“消瘦”了,同時,鋤草需要大量勞動力,困惑之際,茶場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卻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進茶園,既節約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園,可謂一舉兩得。據此完成22~24題。
20、在我國的大城市和大的工礦區周圍適宜發展為
A、糧食生產基地 B、蔬菜、肉蛋、牛奶等產品的生產基地
C、棉花生產基地 D、出口型的農業生產基地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