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典型錯誤分析及對策
一、制定高考化學閱卷評分細則的指導思想和執行辦法
1.依據:國家命題中心下達的評分標準(簡稱“國標”)
2.制定評分細則:在不改動評分標準的原則指導下,根據考生答題的多樣性和閱卷教師的可操作性,作適當調整。
3.統一公平原則:全體閱卷教師統一在評分標準和評分細則的規定下,不得自作主張。
二、評分細則示例
1. 2007年高考理綜化學28題(1)
標準答案是:除去水蒸汽;除去CO2。
評分細則規定:除去、吸收、去掉水蒸汽或H2O、CO2給滿分,或除去CO2及酸性氣體給滿分,僅答酸性氣體不給分。
2. 2007年26題(4)
標答:CO2 + CaO == CaCO3
評分細則為:化學方程式不規范如:“==”寫成“→” “ -- ”,或增加反應條件,或增加“↑”、“↓”等,扣1分
3. 2008年27題(2)小題
標準答案: Ca(OH)2 + 2CO2 ==== Ca(HCO3)2
評分要點:嚴格執行標準答案,化學式要書寫正確,方程式必須配平。
0分:化學式錯誤或方程式未配平。
1分:(1)化學式正確且方程式配平,但等號寫成了箭頭(→)或可逆號;
(2)方程式中計量關系以分數或倍數表示,但正確的;
以上兩種情況扣一分,得一分。
2分:(1)化學式正確且方程式配平。
(2)方程式分步書寫且正確的。
得分點:(0,1,2)
4.2007年29題(1)
標答:乙醇。
細則為:乙醇寫成酒精、無水乙醇、CH3CH2OH都不給分。
三、評分時堅持的原則
1.化學專用名詞中出現錯別字(甚至白字)都要參照標準扣分。
如:催化劑――摧化劑、崔化劑;加成反應――加層反應;苯――笨;玻璃棒――玻利棒;電解質――電解子;金剛石――金鋼石等等。
2.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給分(包括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系數有倍數(非最小公倍數),分數等均視為不規范而不給分。“△”、“↑”、“↓”、“→”、“ ”、反應條件等均應正確使用。
3.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驟解答,正確的同樣給分;有錯誤的,根據錯誤的性質,參照評分參考中相應的規定評分。這一說明指出,在制定執行細則時,必須堅持參照“國標”,在充分分析我省考生答題的具體情況制訂出合理的、又易于操作的評分細則。
4.一個答案,經常有考生由于沒有足夠的把握,寫出一對一錯,或二對一錯,或一對多錯的答案,這種情況多少反映考生抱有某種程度的投機心理,把多個可能的答案全部寫出,讓評卷教師作出選擇。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堅持凡是出現多個答案情況時,只要有一個是錯誤的,則毫不留情,給于0分處理,
5.凡是辨別不清的,皆為“0”分。所以答題時,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須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過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于辨認。
有兩種情況存在,其一是學生在修改答案時,改動不夠堅決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間修改不清楚,難以辨認,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機心理,讓評卷老師去猜。
另外有些學生開始答卷(題)時,沒有把握,而用鉛筆答題,沒有用簽字筆,最后又沒有用0.5mm黑色簽字筆圈定,掃描時圖像不夠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出現此類情況。而現在每年考生人數激增,在用電腦閱卷時,速度快,不可能一一去翻閱原始試卷的。
6. 答錯位置或答題超出試卷、試題各自標出的劃定界限時,有些可能找出分數,但風險太大,所以甚至每個大題的小題之間都要嚴格遵守各自的界線,以防止因試題由于測試內容過多,而評卷時又需切割掃描,而造成答題內容上下不著邊,引起缺失。試卷上多處有明顯的提示,不許越線。
7. “白紙黑字”原則。即凡是試卷上寫了的就有,沒有寫的就沒有。只有認試卷上的白紙黑字所表達的內容所提供的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評分
8. “見空給分”原則。在連續多個答案中,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獨立操作,互不牽連”的原則,即前面一個答案的正確與否,不影響后面答案的給分,同理,如前者正確,而后面錯誤,也按步驟照樣給分,雖然此法可能讓某些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四、評卷中的有關規范的問題
1.有關有機化學的試題
(1)結構式:苯環、雙鍵、羧基、醛基等均應按教材的規范要求規范寫出,若不規范,則一律扣分,有時甚至定為“0”分。
(2)H(氫)O(氧)或其它元素的原子與C(含其它元素成鍵時)連接位置不準確。
(3)聚合物:其結構簡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規范書寫。
(4)反應條件,連同等號、箭頭、可逆號、向上箭頭、向下箭頭等錯一處或多處扣一半分數。
(5)有些答案要求書寫中文名稱,請一定用中文表示出,但有的要求寫化學式,則一定要用化學式寫出,兩者不可混淆,否則會作“0”分處理。
(6)元素符號的書寫一定要規范,經常出現“H”與“N”寫快了不分(“N”“И”)。
(7)有機化學式中含有C、H、O、N等多種元素時,要求C和H連寫,其它元素可不按順序。如C2H4ClBr、C2H4BrCl
2.有關無機化學方面的試題
(1)填空按要求給分
如2003年31題要求填寫碳酸鹽的名稱,但有部分考生卻沒有寫出中文名稱,而寫成化學式,此情況按0分處理。
2008年高考理綜28題(1)要求答出V、W、X、Y、Z化合物是____(填化學式)29題(2)則要求填D的分子式。如果(1)填成中文名稱或(2)填成結構簡式、結構式均視為不合題意,按0分處理。
(2)元素符號的書寫
一定要規范,該大寫的要大寫;該小寫的一定要小寫,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規范書寫,Na就不能寫成na。
2008年高考理綜26題,書寫制備高錳酸鉀時,有很多學生Mn寫成麥當勞的Mn。
(3)化學方程式方面的問題
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求反應物、生成物、化學計量數、反應條件、沉淀、氣體的符號等完全正確,缺一不可,各物質之間的化學計量數完全正確。2008年高考理科綜合26題(4)答案為:2KMnO4 + 5Na2C2O4 + 8H2SO4 =K2SO4 +2MnSO4 + 5Na2SO4 + 10CO2↑+ 8H2O此反應方程式較長,轉行時漏寫“+”號失分。
3.計算題
(1)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不管是分子還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 + b)/ c,則“a + b” 一定要加括號寫成(a + b),否則會引起歧義。
(2)單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結果中沒有單位一定要扣分,單位不規范的也會扣分。
(3)計算式。現在考試已較少有復雜的計算,近幾年來基本沒有。但有一點須注意,如果題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則在答題時,則一定要求有相應的計算式,若僅有答案,而沒有計算式的,則以0分計。而且計算式不能僅寫出一般的公式,要求與試題的具體條件相聯系。若僅有一般的公式而與試題的具體條件缺乏聯系的,則不給分。
如2008年全國高考理綜標答有關評分說明中所指出的那樣:“計算題只有最后答案,而無演算過程的,不給分;只寫出一般公式但未能與試題所給具體條件聯系的,不給分。”這是計算題(非計算結果填空題)評分的最高準則。
(4)以數字表示的計算結果
按正常的步驟計算,所得結果應四舍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則給滿分,但不合理的,則為0分。如2003年高考理綜31題(4),國標答案是1.05,而我們定的執行細則是1.04~1.05給滿分。
4.實驗題
實驗題語言表達較多,需要規范的地方難以用簡單的語言一一說清,總的原則是要求使用教材規范的專業用語表達。
(1)專業術語
如止水夾,長頸漏斗、分液漏斗、導管、加熱、煮沸等常用儀器及操作,有不少學生胡亂編寫,還出現專業語言生活化口語化的現象。如2004年高考理綜28題:利用焰色反應鑒別Na+、K+的操作,應該是用鉑金絲蘸取少量試液于酒精燈火焰上灼燒,但有不少考生用“燒烤”來描述。還有的將鑰匙答成“湯匙”等。
(2)準確性
2003年制備Fe(OH)2的考題的答案中,為了防止Fe(OH)2被溶于溶液中的O2氧化,須事先加熱煮沸,以除去溶解在其中的O2,但有些學生寫出“蒸餾”、“蒸發”、“加壓”、“高溫”、“高壓”、“高壓鍋加熱”等不規范、甚至是胡編的語言,按高考評分執行細則,凡寫出這些不規范的詞語,均為0分。有的考生用“稍微加熱”、“微微加熱”、“超聲波震蕩”、“減壓”等描述都是不規范,甚至是完全錯誤的。(3)關鍵詞
(3)關鍵詞
2002年( 29 )高考理綜是一有關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其中裝有氨氣的圓底燒瓶與水之間通過一個裝有止水夾的乳膠管連接,如果其中的止水夾不打開,則氣路不通暢,實驗無法執行,而恰恰不少考生卻忽略了這一點,未打開止水夾,就做實驗,盡管后面的敘述頭頭是道,結果仍定為0分,因為實驗無法進行,無法實現后面的試驗。
(4)檢驗裝置氣密性
一般認為有加熱法和加水法 ,但有考生簡單、籠統的說“加熱法”或“注水法”,這是得不到分數的,一定要敘述到位。如:先把裝置按要求密封并組裝好,用手捂熱或施以微熱,觀察導氣管口是否有氣泡放出,更為嚴密的是,應有手放開后或停止加熱后導管內應有穩定的一段水柱(而后者有些考生容易忽略!)。
(5)檢驗氣體的純度
關于檢驗氣體的純度,尤其是像H2這種可燃性氣體,有不少考生不是采用“先用一個干燥的試管收集氣體后點燃,聽是否有尖銳的爆鳴聲”來作出判斷,而是直接在氣體出口處點燃,多么危險啊!像這種情況肯定按“0”分處理。
五. 后階段的復習策略
1. 去年高考化學較難,但選擇題部分還是很基本的,復習時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做難題上而對基礎知識部分不屑一顧。其實我們應該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接觸新知識,認識新問題,主動構建知識網絡。這一點對新課程的高考尤為重要。
2. 指導學生優化答題技能
(1)2009年武漢市四月調考28題(5)
標答是:加入燒瓶中的稀硫酸體積無法確定,導致測量的氫氣體積不準確。
考生答:加入燒瓶中的稀硫酸體積無法確定,導致氫氣體積偏大,使Mg的相對原子質量偏大。
點評:因為過分強調結果,而實際是使Mg的相對原子質量偏小,造成失分。
(2)2009年地方聯考卷28題(4)在點燃D氣體前的操作是:_________。
標答是:檢驗H2的純度。
考生答:用一個干燥的小試管收集H2后點燃,聽是否有尖銳的爆鳴聲,若有尖銳的爆鳴聲,則不純 ,若為噗的一聲,則為純凈。
點評:這是操作步驟
(3)2007年9月調考卷23題
標答: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
考生答:NaOH
2009年3月某聯考題28題(5)
標答:理由是:E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故采用向上排氣法收集。
考生答:上排法
點評:過于簡化
(4) 單位表述不準確:
如:武漢市2009年4月調考題29題(2):F與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差可能為________。
答案為“72或162”,但部分同學答成了“72g或者72g/mol”。而有些需要填單位的地方卻忽略了。
還有諸如:將離子方程式寫成化學方程式、
條件寫掉或寫錯、不打沉淀或氣體符號、
化學式的大小寫或角標不分(如將H2O寫
成H20)、有機物的官能團(如―CHO、
―COOH、=C=C=、―C≡C―)書寫不
規范等等,需要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糾正。
(5)總結解題經驗
a. A→B→C
b. 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
c. A、B同周期,B的原子序數是A的兩倍。
d. 化合物A是黑色晶體,則為Fe3O4;
化合物A是黃色粉末,則為Na2O2。
e. 檢查裝置氣密性,加熱法,注水法。
f. 有機題中濃H2SO4加熱,若生成2種物質,則一般為酯的水解,若生成一種物質,則一般為消去。
g. 電子式、結構簡式、反應式、離子方程式、元素名稱、元素符號等。
松滋市第四中學高三化學備課組
2009年4月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