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戰士在下降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失重狀態 | |
B. | 前3 s內與最后2 s內戰士所受繩子的拉力之比為$\frac{12}{7}$ | |
C. | 戰士在整個下降的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為1.35×104J | |
D. | 前3 s內與最后2 s內戰士的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
分析 速度時間圖象中圖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斜率的正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根據加速度的方向分析戰士的狀態.根據斜率求出前3 s內與最后2 s內戰士的加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繩子的拉力.根據圖象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求0~7s內下落的距離,再求重力做的功.根據公式P=mg$\overline{v}$分析前3 s內與最后2 s內戰士的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關系.
解答 解:A、根據v-t圖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斜率的正負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則知,前3 s內戰士的加速度為正,方向向下,戰士處于失重狀態.后2s內戰士的加速度為負,方向向上,戰士處于超重狀態.3-5s內戰士勻速運動,戰士處于平衡狀態.故A錯誤.
B、前3 s內戰士的加速度大小為 a1=$\frac{△{v}_{1}}{△{t}_{1}}$=$\frac{6}{3}$=2m/s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g-T1=ma1,解得繩子的拉力 T1=400N.
后2 s內戰士的加速度大小為 a2=$\frac{△{v}_{2}}{△{t}_{2}}$=$\frac{6}{2}$=3m/s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T2-mg=ma1,解得繩子的拉力 T2=650N.則:$\frac{{T}_{1}}{{T}_{2}}$=$\frac{400}{650}$=$\frac{8}{13}$:故B錯誤.
C、戰士在整個下降的程中下降的高度等于梯形面積大小,為 h=$\frac{2+7}{2}$×6m=27m,所以戰士在整個下降的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為 W=mgh=50×10×27J=1.35×104J,故C正確.
D、前3 s內與最后2 s內戰士的平均速度均為 $\overline{v}$=$\frac{0+6}{2}$=3m/s,由P=mg$\overline{v}$分析知:前3 s內與最后2 s內戰士的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 本題考查理解速度問題的能力.關鍵根據圖線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圖象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來分析戰士的運動情況.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a一定為零,Tb一定為零 | B. | Ta可以為零,Tb可以為零 | ||
C. | Na一定不為零,Nb一定不為零 | D. | Na可以為零,Nb可以為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磁塊做自由落體運動 | |
B. | 磁塊的機械能守恒 | |
C. | 鋁管對桌面的壓力大于鋁管的重力 | |
D. | 磁塊動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α衰變就是一種核裂變反應 | |
B. | α射線和γ射線實際都是電磁波 | |
C. | ${\;}_{92}^{238}$U的質量大于${\;}_{90}^{234}$Th和${\;}_{2}^{4}$He的質量之和 | |
D. | 通過提供高溫環境可以使得衰變加快以更好地利用核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波中質點在一個周期內通過的路程為8cm | |
B. | 該機械波的波長為4m | |
C. | 該機械波的波速為0.5m/s | |
D. | t=1.5s時A、B兩質點的位移相同 | |
E. | t=1.5s時A、B兩質點的振動速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mgsinθcosθ | B. | N=mgcos2θ | C. | Ff=mgsinθcosθ | D. | Ff=mgcos2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