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B相遇兩次 | |
B. | 0~t1時間段內B在前A在后,t1~t2時間段A在前B在后 | |
C. | 兩物體速度相等的時刻一定在t1~t2時間段內 | |
D. | A在B前面且離B最遠時,B的位移為$\frac{{x}_{1}+{x}_{2}}{2}$ |
分析 在位移-時間圖象中,傾斜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圖象的交點表示同一時刻到達同一位置,即相遇.位移圖象并不是物體運動的軌跡.
解答 解:A、圖象的交點表示同一時刻到達同一位置,即相遇,可知,A、B分別在t1和t2兩個時刻相遇,故A正確;
B、由圖可知,0~t1時間段內B的縱坐標比A的縱坐標大,所以B在前A在后,t1~t2時間段A的縱坐標比B的縱坐標大,A在前B在后,故B正確;
C、0-t1時間段內,位移-時間圖象斜率表示速度,乙圖線的切線斜率不斷增大,而且乙圖線是拋物線,有s=kt2,則知乙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相等時刻為t1~t2時間段的中間時刻,故C正確.
D、當AB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此時A的位移為$\frac{{x}_{2}-{x}_{1}}{2}$,故D錯誤.
本題選不正確的,故選:D
點評 理解位移-時間圖象點和斜率的物理意義的同時還要理解好速度-時間圖象的點、線、面的物理意義.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原子核內部某個中子轉變為質子和電子,產生的電子從原子核中發射出來,這就是β衰變 | |
B. | 玻爾原子理論第一次將量子觀念引入原子領域,提出了定態和躍遷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實驗規律 | |
C. | 鈾核裂變的核反應為${\;}_{92}^{235}$U→${\;}_{56}^{141}$Ba+${\;}_{36}^{92}$Kr+2${\;}_{0}^{1}$n | |
D. | 紫外線照射到金屬鋅板表面時能夠產生光電效應,若增大紫外線的照射強度,則從鋅板表面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增大 | |
E. | 質子、中子、α粒子的質量分別為m1、m2、m3,質子和中子結合成一個α粒子,釋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波沿x軸正向傳播 | |
B. | 該波遇到4m的障礙物,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衍射現象 | |
C. | t=4s時,質點P將到達x=4m處 | |
D. | t=2s到t=$\frac{7}{3}$s,質點P經過的路程為5c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力的作用是使物體運動 | |
B. | 物體在其運動速度方向上必受到力的作用 | |
C. | 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也一定相同 | |
D. |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粒子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動能不斷減小 | |
B. | 粒子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加速度不斷增大 | |
C. | 可求出A產生的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 | |
D. | 可求出A產生的電場中b點的電場強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斜面對物體的彈力為mgcosθ | B. | 斜面對物體的彈力為$\frac{mg}{cosθ}$ | ||
C. | 它們的加速度為gsinθ | D. | 它們的加速度為gtan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點電荷帶負電 | |
B. | 電荷由B點到A點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 |
C. | 電荷經過A點時的電勢能大于經過B點時的電勢能 | |
D. | 電荷經過A點時的電勢能小于經過B點時的電勢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洛倫茲力對A、B兩滑塊都不做功 | |
B. | 兩滑塊沿斜槽都做勻加速運動,且平均加速度aA>aB | |
C. | 兩滑塊沿斜槽都做變加速運動,且平均加速度aA>aB | |
D. | 兩滑塊沿斜槽的最大位移的大小關系為sA>s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