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小車下滑時受到重力、細線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則應該用重力的下滑分量來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紙帶在橡皮條的作用下做加速運動,橡皮條做功完畢,則速度達到最大,此后做勻速運動.
(2)小車在橡皮條的拉力作用下先加速運動,當橡皮條恢復原長時,小車由于慣性繼續前進,做勻速運動.
(3)根據圖象特點,利用數學知識可正確得出結論.
解答 解:(1)使木板傾斜,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與小車所受重力的分量大小相等,在不施加拉力時,小車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為零,小車可以在斜面上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小車與橡皮筋連接后,小車所受到的合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故C正確;故選:C.
(2)A、當橡皮筋伸長量按倍數增加時,功并不簡單地按倍數增加,變力功一時無法確切測算.因此我們要設法回避求變力做功的具體數值,可以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記為W,用兩根橡皮筋做功記為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記為3W…,從而回避了直接求功的困難,故A正確.
B、小車運動中會受到阻力,使木板適當傾斜,小車阻力補償的方法是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本實驗中小車先加速后減速,造成紙帶上打出的點,兩端密、中間疏,說明摩擦力沒有平衡,或沒有完全平衡,可能是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故C正確.
D、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繩做的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這個速度是指橡皮繩做功完畢時的瞬時速度,而不是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故D錯誤.本題選不正確的,故選D.
(3)若根據多次測量數據畫出的W-v草圖如圖丙所示,根據圖線形狀可知,該函數是冪函數,可以寫成:W=vn,由于函數的曲線向上彎曲,所以n>1,對W與v的關系做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確的是A和B,C和D是可能的,本題選擇不可能的,故選:AB;
故答案為:(1)C;(2)D;(3)AB.
點評 本題關鍵要明確該實驗的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即可了解具體操作的含義,以及如何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時注意數學知識的應用,本題是考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好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如果只在u2上加上甲圖所示的電壓,則在熒光屏上看到的圖形如圖a所示 | |
B. | 如果只在u3上加上乙圖所示的電壓,則在熒光屏上看到的圖形如圖b所示 | |
C. | 如果同時在u2和u3上加上甲、乙所示的電壓,則在熒光屏上看到的圖形如圖c所示 | |
D. | 如果同時在u2和u3上加上甲、乙所示的電壓,則在熒光屏上看到的圖形如圖d所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小圓環受到的支持力逐漸增大 | |
B. | 小圓環受到的摩擦力逐漸減小 | |
C. | 輕繩中的張力逐漸變大 | |
D. | 如果小環與大環之間光滑,輕繩都可以成水平拉直狀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4 | B. | 1:1 | C. | 3:5 | D. | 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零時刻的速度是3m/s | B. | 物體的加速度是2 m/s2 | ||
C. | 任何1s內的速度變化都是2 m/s | D. | 第1s內的平均速度是4 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速度越大,則速度變化越快 | |
B. | 速度越大則加速度一定越大 | |
C. | 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 |
D. | 物體具有加速度則表示速度一定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流強度I=$\frac{q}{t}$ | B. | 電容器電容C=$\frac{Q}{U}$ | ||
C. | 真空中點電荷電場強度E=k$\frac{q}{r^2}$ | D. | 導體電阻R=$\frac{U}{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