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實驗時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兩個: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為f=mgsinθ=μmgcosθ,m約掉了.②讓小車的質量M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量m,因為:際上繩子的拉力F=Ma=$\frac{M}{M+m}$mg,故應該是m<<M,而當m不再遠遠小于M時a=$\frac{mg}{M+m}$隨m的增大物體的加速度逐漸減小且無限趨近于g;
(2)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的話,就會出現當有拉力時,物體不動的情況;
(3)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
(4)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解出${m}_{1}^{\;}$、${m}_{2}^{\;}$的定量關系,即可得出結論;
解答 解:(1)A:平衡摩擦力,假設木板傾角為θ,則有:f=mgsinθ=μmgcosθ,m約掉了,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正確.
B: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故B錯誤.
C:讓小車的質量${m}_{1}^{\;}$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量${m}_{2}^{\;}$,因為:際上繩子的拉力$F={m}_{1}^{\;}a=\frac{{m}_{1}^{\;}}{{m}_{1}^{\;}+{m}_{2}^{\;}}{m}_{2}^{\;}g$,故應該是${m}_{2}^{\;}<<{m}_{1}^{\;}$,故C錯誤.
D:F=${m}_{1}^{\;}a$,所以:a=$\frac{1}{{m}_{1}^{\;}}F$,當F一定時,a與$\frac{1}{{m}_{1}^{\;}}$成正比,故D正確.
故選:AD
(2)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就會出現當有拉力時,物體不動的情況.故圖線為丙.
(3)由于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相鄰相等時間的位移差為△x=0.5cm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frac{△x}{{T}_{\;}^{2}}=\frac{0.5cm}{(0.1s)_{\;}^{2}}=50cm/{s}_{\;}^{2}=0.5m/{s}_{\;}^{2}$
(4)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_{1}^{\;}+{m}_{2}^{\;})a$
$F={m}_{2}^{\;}g$
所以$a=\frac{{m}_{2}^{\;}g}{{m}_{1}^{\;}+{m}_{2}^{\;}}=0.5$
解得${m}_{1}^{\;}=19{m}_{2}^{\;}$,故A正確,BC錯誤;
故選:A
故答案為:(1)AD;(2)丙;(3)0.5;(4)A
點評 會根據實驗原理分析分析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讓小車的質量M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量m,且會根據原理分析實驗誤差.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5m | B. | 4m | C. | 5m | D. | 6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超速 | B. | 不超速 | C. | 無法判斷 | D. | 剛好40 km/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動能增加了1800J | B. | 機械能減少了100J | ||
C. | 重力勢能減小了1800J | D. | 動能增加了1900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s | B. | $\sqrt{2}$s | C. | 1s | D. | 0.5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