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經過摩擦使某物體帶負電,那么該物體在摩擦過程中產生了額外的電子 | |
B. | 某物體帶電量有可能為3.3×10-19 C | |
C. | 電荷相互中和是電荷完全消失的現象 | |
D. | 物體所帶電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
分析 摩擦起電是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的結果.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因此原來不帶電的兩個物體摩擦起電時,它們所帶的電量在數值上必然相等.
解答 解:A、摩擦起電是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的結果,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沒有產生了額外的電子,故A錯誤;
B、電子的帶電量最小,質子的帶電量與電子相等,電性相反,人們通常將最小的電荷量叫做元電荷,元電荷為:e=1.60×10-19C,物體的帶電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3.3×10-19 C不是1.60×10-19C的整數倍,故B錯誤;
C、電荷不可能憑空產生或消失,電荷相互中和是正電荷總數與負電荷總數相等,對外不顯電性.故C錯誤;
D、物體的帶電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且不可能小于元電荷.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關鍵要從微觀角度認識摩擦起電的本質,同時要從電荷守恒和電荷量的量子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若它們所帶的電量不變,距離變為2L,則它們之間的作用力變為4F | |
B. | 若它們所帶的電量不變,距離變為$\frac{1}{2}$L,則它們之間的作用力變為4F | |
C. | 若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變,電量都變為原來的2倍,則它們之間的作用力變為4F | |
D. | 若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變,電量都變為原來的$\frac{1}{2}$倍,則它們之間的作用力變為4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電容器的下極板稍稍上移 | |
B. | 將電容器的上極板稍稍上移 | |
C. | 將S斷開,并把電容器的下極板稍稍上移 | |
D. | 將S斷開,并把電容器的上極板稍稍下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2 s~5 s內物體靜止 | |
B. | 前2 s物體做勻加速運動,后3 s物體做勻減速運動 | |
C. | 前2 s的加速度是2.5 m/s2,后3 s的加速度是-$\frac{5}{3}$ m/s2 | |
D. | 前2 s和后3 s內速度的變化量均為5 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m1>m2,則θ1>θ2 | B. | 若m1>m2,則θ1=θ2 | C. | 若m1<m2,則θ1>θ2 | D. | 若q1=q2,則θ1=θ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