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泡菜的制作及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1、原理
(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離不開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對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亞硝酸鹽的含量.
2、流程
(1)泡菜的制作
(2)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操作過程
解答 解:(1)參與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屬于厭氧菌,因此壇口加蓋后用水封好.如果希望發酵快些,可將蔬菜在開水中侵1分鐘.加入的白酒,既可作為調味劑,增加醇香感,還具有抑制雜菌生長的作用.
(2)腌制泡菜過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假絲酵母.根據題干中“稀釋”一詞可知應該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快速接種到平面培養基上.由于乳酸菌是厭氧菌,因此應該將培養皿倒置于無氧培養箱中培養.
故答案為:
(1)水 開水 抑制雜菌生長
(2)假絲酵母 涂布 C
點評 本題考查泡菜的制作,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不僅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還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 |
B. | 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是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的 | |
C. | 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會超過5個,原因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 |
D. | 營養結構越復雜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越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是否進行染色體的復制 | B. | 染色體的著絲點是否分裂 | ||
C. | 是否會發生基因重組 | D. | 是否會有染色體的平均分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分裂產生的子細胞體積不一定一樣大 | |
B. | 圖中所發生的生理過程存在細胞間信息交流過程,此交流方式不需要細胞受體的參與 | |
C. | 在圖中的GH段和OP段,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是不相等的 | |
D. | 圖中L點→M點所示過程的進行,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癌基因存在于癌細胞中,抑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細胞中 | |
B. | 人體的免疫系統對癌變細胞具有清除作用 | |
C. | 細胞衰老表現為酶活性降低,細胞核體積減小 | |
D. | 細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個體生長發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A.真核生物細胞只進行有絲分裂,原核生物細胞只進行無絲分裂
B.在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間期能觀察到紡綞體和中心體
C.在有絲分裂中期,兩個中心粒復制形成兩組中心粒
D.細胞板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示正常情況下溶酶體所含物質及其內、外環境的pH值等,下列哪項敘述與溶酶體有關的事實不相符合
A.保持pH值的穩定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
B.被溶酶體分解的產物都要排出細胞外
C.能吞噬并殺死某些入侵的病菌或病毒
D.其膜上具有特異性轉運H+的載體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美國生物學家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細胞的起源》一書中提出“藍藻被真核細胞吞噬后經過共生能變成葉綠體”,這是解釋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起源的一種學說,稱為內共生學說。以下各項敘述不能很好地支持該學說的
A.葉綠體中的DNA在大小、形態和結構等方面與藍藻相似
B.葉綠體有雙層膜結構,其內膜的成分與藍藻細胞的膜的成分相似
C.葉綠體中不含有藻藍素等色素
D.葉綠體與藍藻中都含有類似的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 |
B. | 提取葉綠體中色素的實驗中加入CaCO3粉末,防止葉綠素分子被破壞 | |
C. | 浸潤在清水中的洋蔥表皮細胞會因為吸水過多而漲破 | |
D. |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經健那綠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藍綠色的線粒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