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了生殖隔離 | |
B. | 物種形成都需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 |
C. |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
D. | 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 |
分析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解答 解:A、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了生殖隔離,A正確;
B、物種形成不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用秋水仙素處理形成的四倍體西瓜與原來的二倍體西瓜是兩個不同的物種,B錯誤;
C、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正確;
D、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掌握新物種形成的途徑,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基因堿基對缺失,屬于染色體變異 | |
B. | Ⅰ、Ⅱ中的堿基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 |
C. | 在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在b、c之間可發生交叉互換 | |
D. | 三個基因中若a發生突變,則會影響其他兩個基因b、c的表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RNA聚合酶的結合點位于mRNA的起始密碼處 | |
B. | 在一個細胞周期中1和2過程都只能進行一次 | |
C. | 正常生物的細胞中不可能發生3過程,但可能發生4過程 | |
D. | 若生物體性狀發生改變,但基因的結構不一定發生了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汶川大地震后,災區居民因饑餓、寒冷等原因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體感染。下圖表示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機體發生的特異性免疫過程。請回答:
(1)圖中所示的是________免疫過程。
(2)圖中c是_________細胞,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物質稱為__________。
(3)與e細胞發揮功能相適應的細胞器有___________(寫出三種)。
(4)圖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圖中字母)。
(5)預防接種后,當病原體侵入時,免疫的主要途徑是___________(用圖中數字表示),其特點是__________,因此可迅速消滅病原體,有效預防某些疾病。
(6)若該抗原為HIV,侵人人體后,攻擊的主要對象是___________ 細胞(填圖中序號),該細胞成熟于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下圖表示一神經細胞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相互轉變過程中離子運輸途徑。該細胞受到刺激時,通過④途徑運輸離子,形成動作電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圖可知,②③途徑屬于主動運輸
B.④途徑的發生只能由電信號引起
C.正常情況下,離子的細胞外濃度高于細胞內
D.靜息時由于①途徑的作用,膜電位分布為內正外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A中含有8條染色單體,此細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現細胞板 | |
B. | 圖A是觀察染色體形態的最佳時期 | |
C. | 圖C中的DNA含量為大于2C且小于4C的細胞,則處在B圖的G1期 | |
D. | 培養過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圖C中DNA含量為2C的細胞數量會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長素在植物體內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行運輸 | |
B. | 水平放置的幼苗的根具有背地性、莖具有向地性 | |
C. | 生長素主要由幼芽、幼葉及發育中的種子產生 | |
D. | 頂芽可以產生生長素,側芽不可以產生生長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