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RNA聚合酶的結合點位于mRNA的起始密碼處 | |
B. | 在一個細胞周期中1和2過程都只能進行一次 | |
C. | 正常生物的細胞中不可能發生3過程,但可能發生4過程 | |
D. | 若生物體性狀發生改變,但基因的結構不一定發生了改變 |
分析 分析題圖:圖中1表示DNA分子的復制,2表示轉錄過程,3表示逆轉錄過程,4表示RNA分子的復制,5表示翻譯過程.
解答 解:A、RNA聚合酶的結合點位于基因的啟動子處,A錯誤;
B、在一個細胞周期中1DNA復制過程只進行一次,但2過程可進行多次,B錯誤;
C、正常生物的細胞中不可能發生3逆轉錄和4RNA的復制過程,這兩個過程只發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細胞中,C錯誤;
D、生物體性狀改變可能是由于染色體變異引起的,因此基因的結構不一定發生改變,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中心法則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中心法則的主要內容及后人對其進行的補充和完善,能準確判斷圖中各過程的名稱,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 | |
B. | 基因表達、器官、種群和生物圈都存在著穩態現象 | |
C. | 正常人體血漿中的水只來自人體內的組織液和淋巴 | |
D. | 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體只有體液調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只能對抗嵌有相應抗原-MHC復合體的細胞 | |
B. | 輔助性T淋巴細胞表面具有能與HIV結合的受體 | |
C. | 成熟B淋巴細胞的致敏必須有相應的抗原與膜抗體結合 | |
D. | 只有巨噬細胞才能呈遞抗原-MHC復合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能夠形成囊泡的細胞結構有細胞膜、高爾基體、內質網等 | |
B. | 生物膜之間能夠相互融合是因為組成膜的分子都可以流動 | |
C. | 生物膜之間利用囊泡運輸物質時所需能量由糖類水解提供 | |
D. | 囊泡運輸物質時要依賴生物膜的流動性及其信息交流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人類在預防與診療傳染性疾病過程中,經常使用疫苗和抗體。已知某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為RNA病毒,該病毒表面的A蛋白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產和抗體制備的流程之一如下圖:
(1)過程①代表的過程是 ,過程⑦的實驗技術名稱是 。
(2)過程③構建出的表達載體必須要含有 、 、 和目的基因等結構
。
(3)過程⑥發生的生理過程是 。
(4)生產藥物時可用微生物做受體細胞,那么④應采用 處理,使受體細胞處于 ,
從而將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藥物生產也可用乳腺生物反應器,那么④則應采用
的方法,從而將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
(5)對健康人進行該傳染病免疫預防時,可選用圖中基因工程生產的 作疫苗。對該傳染病疑似患者確診時,可以從疑似患者體內分離出病毒,與已知病毒進行 比較;或用圖中的 進行特異性結合檢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并且危害嚴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機制是核孔復合物的運輸障礙。據此分析正確的是
A.核膜由兩層磷脂分子組成,房顫的成因與核膜內外的信息交流異常有關
B.人體成熟的紅細胞中核孔數目很少,因此紅細胞代謝較弱
C.核孔運輸障礙發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編碼核孔復合物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致
D.tRNA在細胞核內合成,運出細胞核發揮作用與核孔復合物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了生殖隔離 | |
B. | 物種形成都需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 |
C. |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
D. | 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4}{16}$ | B. | $\frac{6}{16}$ | C. | $\frac{9}{16}$ | D. | $\frac{2}{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