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葉綠體基質中含有核酸和參與光合作用的酶 | |
B. | 在生物膜的動態變化過程中,高爾基體的膜面積減小 | |
C. | 高爾基體、中心體均與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 |
D. | 雌性激素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 |
分析 1、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雙層膜結構,基粒上有色素,基質和基粒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RNA.
2、分泌蛋白合成過程: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3、中心體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4、核糖體是無膜的細胞器,由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著核糖體和游離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所有細胞都含有核糖體.
解答 解:A、葉綠體基質中含有少量的DNA、RNA和參與光合作用的酶,A正確;
B、分泌蛋白的合成場所是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內質網以囊泡的形式將蛋白質轉運到高爾基體進行加工,高爾基體將蛋白質進一步加工后以囊泡包裹發送到細胞膜,與細胞膜融合,釋放到細胞外,則內質網膜的膜面積減少,高爾基體的膜面積增加后又減少即不變,B錯誤;
C、高等植物細胞中沒有中心體,C錯誤;
D、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雌性激素是脂質中的固醇,合成的場所是內質網,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發現了細胞 | |
B. | 沃森和克里克各自獨立完成了DNA雙螺旋的發現 | |
C. | 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定律:薩頓通過類比推理,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 |
D. | 赫爾希和察斯通過同位素分別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DNA分子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雜種細胞 | 保留的人染色體 | ||||||
2號 | 3號 | 5號 | 9號 | 12號 | 17號 | 21號 | |
A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催化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酶不同 | |
B. | 相互轉化的反應部位不同 | |
C. | 高能磷酸鍵的形成和斷裂的部位不同 | |
D. | 相互轉化的生理意義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顯微鏡觀察的程序:取鏡→安放→對光→加片→觀察,先在低倍鏡下找到物像,然后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 | |
B. |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 | |
C. | 如視野中的某觀察物像位于左下方,若要移到中央,應將裝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動 | |
D. | 在10×10的放大倍數下看到64個細胞充滿視野,則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充滿視野的細胞數為8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看是否需要能量:需要消耗ATP供能,則為主動運輸 | |
B. | 看是否逆濃度梯度: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運輸,則為主動運輸 | |
C. | 看是否依賴載體蛋白:不需要載體蛋白,則為自由擴散 | |
D. | 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的主要方式,為非跨膜運輸.不需要通過磷脂雙分子層,不消耗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化的原因是核DNA遺傳信息改變 | |
B. | 細胞衰老時核DNA分子數會發生改變 | |
C. | 細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DNA的水解 | |
D. | 癌細胞中mRNA的種類和數量與正常細胞有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只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特定時期 | B. | 豐富了自然界中基因的種類 | ||
C. | 只能定向突變成新的等位基因 | D. | 突變的方向由環境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