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圖1:圖1是某生態系統中組成食物鏈的三個種群(Ⅰ、Ⅱ、Ⅲ)一年內能量流動統計的部分數據(圖中數值單位是100萬kJ).
分析圖2:圖2表示能量流經某生態系統第二營養級的示意圖,其中A表示該營養級同化的能量;B表示該營養級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解答 解:(1)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時是逐級遞減的,再結合圖1中數據可知,三個種群組成的食物鏈是種群II→種群I→種群III;能量不同營養級之間能量以有機物形式流動;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率=$\frac{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第一營養級的同化量}×100%$=$\frac{15}{111}×100%≈$13.5%.
(2)圖2中A表示卷葉螟同化能量,B的數值=1.05×1010-4.55×109-3.5×109=2.45×109J/(hm2•a);C包括卷葉螟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其上一個營養級水稻的同化量)和卷葉螟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卷葉螟同化的能量),因此,C的能量來源是卷葉螟和水稻同化的能量.由題干中的關鍵詞“至少”,可知能量的傳遞效率按20%計算,所以水稻同化的能量至少為(1.05×1010-3.5×109)÷20%=3.5×1010.
(3)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故答案為:
(1)種群II→種群I→種群III 有機物 13.5%
(2)卷葉螟同化能量 2.45×109 卷葉螟和水稻 3.5×1010J/(hm2•a)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掌握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識記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掌握能量傳遞效率的相關計算,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屬于考綱理解和應用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孟德爾發現遺傳因子并證實了遺傳因子的傳遞規律和化學本質 | |
B. |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比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更具說服力 | |
C. | 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結構時利用的物理模型構建的方法 | |
D. | 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說明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植物既容易調查和鑒定,又是其他生物類群多樣性的基礎 | |
B. | 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徑 | |
C. | 植物種類數決定了遺傳多樣性、種群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 |
D. |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外來物種都能增加生物多樣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的實驗中,NaOH滲透深度隨瓊脂塊邊長增大而減小 | |
B. | 格里菲思的實驗和艾弗里的實驗均證明了DNA是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 | |
C. |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解離與壓片步驟均有利于細胞分散開來 | |
D. |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32P標記T2噬菌體的實驗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強度隨保溫時間延長而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生物(全國卷2參考版) 題型:綜合題
某種植物的果皮有毛和無毛、果肉黃色和白色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獨立遺傳。利用該種植物三種不同基因型的個體(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無毛黃肉C)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果皮有毛和無毛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 ,果肉黃色和白色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 。
(2)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和無毛黃肉C的基因型依次為 。
(3)若無毛黃肉B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4)若實驗3中的子代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5)實驗2中得到的子代無毛黃肉的基因型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生物(全國卷1參考版) 題型:選擇題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們的祖先通過自身的生產和生活實踐,積累了對生態方面的感性認識和經驗,并形成了一些生態學思想,如:自然與人和諧統一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和生態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
B. 若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生產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復利用
C. “退耕還林、還草”是體現自然與人和諧統一思想的實例
D. 人類應以保持生態系統相對穩定為原則,確定自己的消耗標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1.98% | B. | 1%,99% | C. | 1%,1.89% | D. | 1%,9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