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觀察染色體結構變異選擇無絲分裂和MⅡ中期皆可 |
B、研究生長素生理作用兩重性用根和芽做為實驗材料皆可 |
C、還原性糖鑒定試驗中梨汁或甘蔗汁等無色富含糖的果汁皆可作為實驗材料 |
D、通常誘導細胞中個別染色體數目變異用低溫和適宜濃度秋水仙素處理皆可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注射用的禽流感疫苗屬于抗體 |
B、禽流感病毒蛋白質的合成不遵循中心法則 |
C、流感病毒的基因產生突變主要是由于人們濫用抗生素 |
D、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表現型,而不是基因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如果染色體數目發生了變化,則說明發生了染色體變異 |
B、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如果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則說明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
C、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不一定導致基因突變 |
D、如果某果蠅的長翅基因缺失,則說明其發生了基因突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摩爾根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
B、孟德爾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發現遺傳定律時,運用了假說一演繹法 |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結構時,建構了物理模型 |
D、生態學家高斯在研究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時,建構了數學模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個體的表現型,并決定了生物的進化方向 | ||
B、在沒有自然選擇的情況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仍然可能發生改變 | ||
C、在控制有害動物時,種群數量控制在“
| ||
D、種群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研磨葉片時,可只用體積分數為95%的乙醇溶解色素 |
B、鹽酸處理口腔上皮細胞有利于RNA與吡羅紅結合 |
C、可用重鉻酸鉀溶液檢測酵母菌培養過程中是否產生CO2 |
D、調查人群中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有遺傳病史家系的患者不能調查統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健那綠是一種活體染色劑,可以把線粒體染成藍綠色 |
B、選取經低溫誘導的洋蔥根尖制成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聯會現象 |
C、恩格爾曼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 |
D、質壁分離過程中,水分子既能向細胞外運動,又能進入細胞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