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替換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 |
B. | 非姐妹染色單體上的A和a基因互換一般屬于基因重組 | |
C. | 利用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而人工誘變育種能提高變異頻率 | |
D. | 采用低溫處理萌發的種子可獲得莖稈粗壯、所結果實種子大的植株 |
分析 1、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是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因此DNA中堿基對改變,不一定發生基因突變,基因突變使轉錄形成的密碼子發生改變,可能導致基因控制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改變,進而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因此基因突變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2、基因重組包括自由組合型和交叉互換型,自由組合型是指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交叉互換是指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進行交叉互換;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應用物理、化學因素等可以提高突變頻率,較快獲得優良性狀.
3、單倍體育種與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數目變異,秋水仙素或低溫誘導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而抑制細胞正常的分裂,進而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
解答 解:A、DNA分子中堿基對替換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狀改變,A錯誤;
B、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上的A和a基因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中的交叉互換型,B正確;
C、單倍體育種的優點是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人工誘變育種的優點是能提高變異頻率,C正確;
D、采用低溫處理萌發的種子,可以獲得多倍體,多倍體的特點是莖稈粗壯、所結果實種子大,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可遺傳變異的類型及特點、變異在育種中的應用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并應用相關知識進行推理、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通常采用標志法重捕法調查一塊菜地中蚯蚓的種群密度 | |
B. | 用性外激素殺死雄蟲后,昆蟲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 |
C. | 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
D. | 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生活在地點,則二者一定存在競爭關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中IAA和GA同時存在對細胞分裂有增效作用
B.圖2可為除去小麥田中的雙子葉雜草提供理論依據
C.圖3中幼根a、b側生長素濃度分別在曲線F、C點對應濃度
D.圖4中側芽b和頂芽a生長素的濃度依次為A、D點對應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b、Ab、ab、ab | B. | aB、Ab、AB、AB | C. | Ab、aB、Ab、aB | D. | AB、Ab、ab、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水參與C中第二階段的反應 | |
B. | B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進行 | |
C. | A中產生的O2參與C的第二階段 | |
D. | X代表的物質從葉綠體的基質移向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蠶豆根尖細胞分裂的一個細胞周期為19.3h | |
B. | 蠶豆根尖細胞分裂間期所持續的時間是分裂期時間的3倍 | |
C. | 在0~2h、19.3~21.3h、38.6~40.6h這三個時間段,蠶豆根尖細胞的DNA分子結構穩定性最低 | |
D. | 在19.3~21.3h這一時間段,根尖細胞內可發生大量基因重組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遺傳規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遺傳規律適用于一切生物
B、遺傳規律只適用于高等植物
C、遺傳規律在配子形成過程中起作用
D、遺傳規律在受精作用過程中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