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
2、演替的類型:群落的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在一個起初沒有生命的地方開始發生的演替,叫做原生演替.例如,在從來沒有生長過任何植物的裸地、裸巖或沙丘上開始的演替,就是原生演替.在原來有生物群落存在,后來由于各種原因使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嚴重破壞的地方開始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在發生過火災或過量砍伐后的林地上、棄耕的農田上開始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
3、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呈J型增長曲線;在自然條件下,種群呈S型增長曲線.
解答 解:(1)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野生麋鹿的種群數量,常用的方法是標志重捕法.多年后,保護區中的麋鹿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2)麋鹿能通過嗅別尿液氣味來尋找同伴,這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功能,在繁殖季節,只有雄性鹿王才有交配權,雄性麋鹿為爭奪王位開展劇烈搏斗,這將會導致麋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3)由于麋鹿種群對植被的采食與踐踏,造成棲息地環境的改變,如大多數沼澤植物逐漸消失,某些植物的數量有所增加等,這將引起保護區內的生物群落發生次生演替.觀察發現,麋鹿喜食當地被列為外來入侵物種的互花米草,麋鹿這一“喜好”的生態學意義為有利于本地物種的保護,維持生物的多樣性.
故答案為:
(1)標志重捕法 S
(2)信息傳遞 定向改變
(3)次生 有利于本地物種的保護,維持生物的多樣性
點評 本題以麋鹿為背景材料,考查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種群的增長曲線、群落的演替、生態系統的功能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堿基 | B. | 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 ||
C. | 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 | D. | 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省長沙市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蜜蜂種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組成,下圖顯示了蜜蜂的性別決定過程,據圖判斷,蜜蜂的性別取決于
A.XY性染色體 B.ZW性染色體
C.性染色體數目 D.染色體數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