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病、無乙病 | 無甲病、有乙病 | 有甲病、有乙病 | 無甲病、無乙病 | |
男性 | 279 | 250 | 7 | 4 464 |
女性 | 281 | 16 | 3 | 4 700 |
分析 分析表格:甲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與性別無關,且甲病的發病率較高,往往是代代相傳,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的發病率男大于女,說明與性別有關,且乙病的發病率較低,說明乙病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解答 解:(1)要調查發病率,應該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
(2)由表中數據可知,甲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可見與性別無關,因此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
(3)調查總人數是10000人,患甲病總人數是570人,純合子是200人,雜合子是370人,顯性基因(A)的基因頻率是(200×2+370)÷20000=3.85%.
(4)①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Ⅲ3患乙病,其父母均表現正常,可推知Ⅲ2的基因型可能為aaXBXB或aaXBXb.
②由題意推知Ⅲ1的基因型為AaXBY,而Ⅲ2的基因型為$\frac{1}{2}$aaXBXb、$\frac{1}{2}$aaXBXB,二者婚配所生的男孩同時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為$\frac{1}{2}$×$\frac{1}{2}×\frac{1}{2}=\frac{1}{8}$.
③Ⅲ1的基因型為AaXBY,Ⅲ2的基因型可能為aaXBXB或aaXBXb,其后代女孩中無乙病患者,因此可推測此病的發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故答案為:
(1)人群中隨機抽樣
(2)常
(3)3.85
(4)①aaXBXB或aaXBXb
②$\frac{1}{8}$
③Ⅲ1在有性生殖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點評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多,比較瑣碎,需要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透徹的分析與解答,綜合考查對知識點的分析與解答的能力,需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本題中遺傳方式的判斷方法要根據每一種遺傳病的規律特點進行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的關系,圖2表示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處于圖1中BC段的細胞有(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毓文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轉化過程會發生在人體內的是( )
A.H2O中的O轉移到O2中 B.CO2中的C轉移到C6H12O6中
C.O2中的O轉移到H2O和CO2中 D.C6H12O6中的H轉移到C2H5OH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聚合酶可作用于部位① | |
B. | ②處的堿基缺失導致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 |
C. | 把此DNA放在含${\;}_{\;}^{15}$N的培養液中復制兩代,子二代中含${\;}_{\;}^{15}$N的DNA占$\frac{3}{4}$ | |
D. | 若該DNA中A為p個,占全部堿基的$\frac{n}{m}$(m>2n),則G的個數為($\frac{pm}{2n}$)-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如甲、丙分別表示肝細胞和肌細胞內表達的基因,則乙不應包括血紅蛋白基因 | |
B. | 如甲、丙分別表示線鑿體和葉綠體內的有機物,則乙應包括ATP、葡萄糖等 | |
C. | 如甲、丙分別表示大腸桿菌和酵母菌的增殖過程,則乙應包括RNA的復制 | |
D. | 如甲、丙分別表示細胞分化和細胞癌變的特征,則乙應包括遺傳信息的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裂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自產生一個新的中心粒 | |
B. | 細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漸消失 | |
C. | 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較固定、數目較清晰 | |
D. | 細胞分裂末期,細胞板出現,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