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該過程至少需要3×105個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 |
B. | 該DNA分子中基因發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不一定發生改變 | |
C. | 含32P的單鏈與含31P的單鏈之比為1:99 | |
D. | 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 |
分析 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2、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原因有:
①體細胞中某基因發生改變,生殖細胞中不一定出現該基因;
②若親代DNA某堿基對發生改變而產生隱性基因,隱性基因傳給子代,子代為雜合子,則隱性性狀不會表現出來;
③不同密碼子可以表達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有時基因改變,但性狀不一定表現.
3、噬菌體DNA由5000個堿基對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堿基的20%,即A=5000×2×20%=2000個,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2000個,C=G=3000個.
解答 解:A、DNA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因此該過程至少需要鳥嘌呤脫氧核苷酸數目為(100-1)×3000=297000個,A錯誤;
B、由于DNA的基因中有非編碼序列,密碼子具有簡并性等原因,所以DNA發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不一定發生改變,B正確;
C、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特點,100個子代噬菌體均含有31P,但其中只有2個含有32P;又DNA分子是雙鏈結構,因此含32P的單鏈與含31P的單鏈之比為2:(200-2)=1:99,C正確;
D、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特點,100個子代噬菌體均含有31P,其中有2個含有32P,98個只含有31P,因此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DNA分子復制、基因突變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識記DNA分子復制方式,能運用其延伸規律進行計算;識記基因突變的概念,掌握基因突變與性狀改變之間的關系.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設法使染色體數目加倍以獲得四倍體 | |
B. | 將目的基因導入二倍體或四倍體的受精卵 | |
C. | 將轉基因四倍體純種與二倍體進行雜交 | |
D. | 讓二倍體魚的精子染色體數目加倍再受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它們的組成元素不同 | |
B. | 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不同 | |
C. | 它們的分布部位不同 | |
D. | 它們所含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及空間結構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進化的原因 | B. | 說明物種是可變的 | ||
C. | 解釋生物的適應性 | D. | 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組成酶的單體是氨基酸或脫氧核苷酸 | |
B. | 冬季,人體內酶的活性隨環境溫度的下降而降低 | |
C. | 底物充足,其他條件適宜,酶促反應速率與酶的濃度成正相關 | |
D. | 酶通過提供能量或降低活化能來提高反應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是糖分子與膜蛋白結合的糖蛋白,在細胞膜外側 | |
B. | ②在細胞鮮重含量最多,其化學元素組成是C、H、O、N、P | |
C. | ③構成細胞膜的基本骨架,與物質進出有關 | |
D. | ②和③大都是運動的,所以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前期染色體數目2N,DNA分子數4N | |
B. | 后期染色單體數4N,末期染色單體數為0 | |
C. | 中期染色單體數4N,DNA分子數2N | |
D. | 間期染色體數從2N上升至4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省高三上學期開學第一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 是某家庭的遺傳系譜圖(3與4號個體為雙胞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3與5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完全相同,3與4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可能不同
B.若4是色盲患者(XbXb),3和5正常,則他們一定是色盲基因攜帶者
C.若3與4的第三號染色體上有一對基因AA,而5的第三號染色體相對應位置上是Aa,則a基因由突變產生
D.若1和2正常,3患有白化病,4和5正常,則4和5是純合體的概率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