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通過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而使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解答 解:(1)由題意知,三年中基因頻率在發生變化,因此生物發生進化.
(2)害蟲基因存在抗藥性個體,施用農藥后,農藥對具有抗藥性個體的害蟲起了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基因的基因頻率增大;變異的有利或有害取決于生存環境,因此抗藥性基因的出現,對該害蟲來說是有利還是有害取決于生存環境的變化.
(3)由題意知,地雀A與B可以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屬于同一物種,地雀C與A、B之間不能互相交配,屬于不同物種,因此體現物種多樣性的是A與C或B與C.
(4)大陸與島嶼的不同種群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屬于地理隔離;形成新物種的標志是生殖隔離,因此當基因頻率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由于兩處種群之間產生生殖隔離進而形成新物種C.
故答案為:
(1)是 該種群的基因頻率在不斷改變.
(2)農藥 抗藥性基因 取決于環境的變化
(3)A與C 或B與C
(4)大陸與島嶼之間的地理 兩處種群之間產生生殖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內容的理解和熟練掌握,并應用相關知識結合題干信息解釋進化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利用花藥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植株,植株的體細胞可能不只一套染色體;利用細胞工程培育“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植株的大多數體細胞含6 套染色體 | |
B. | 在進行組織培養時,在脫分化過程中會發生染色體變異或基因突變,而不可能發生細胞分化和基因重組 | |
C. | 動物細胞融合與植物體細胞雜交相比,誘導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術手段,所依據的原理基本相同,都能形成雜種細胞和雜種個體 | |
D. | 將白菜-甘藍的體細胞進行雜交,獲得的白菜-甘藍植株將是可育的;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采用了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在個體發育的特定時期才可發生突變 | |
B. |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無論是低等還是高等生物都可能發生突變 | |
C. | 自然狀態下的突變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誘變多是定向的 | |
D. | 雖然自發突變頻率很低,但對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聯考(10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生物興趣小組在觀察蝗蟲精巢細胞分裂固定裝片后,推測每個細胞
A.分裂前都進行DNA分子的復制
B.分裂時同源染色體都進行聯會
C.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都會分離
D.分裂后的子細胞中都含性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③④⑤⑥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③④⑤⑥ | D. | ①②③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薩頓利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 |
B. | 摩爾根等人首次通過實驗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 |
C. | 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 |
D. |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各種藻類存在競爭關系 | |
B. | 在一定范圍內,濱螺密度越大,藻類種類數越多 | |
C. | 若沒有濱螺,藻類多樣性會增大 | |
D. | 濱螺在中等密度時,藻類多樣性程度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癌細胞是能連續分裂的細胞 | |
B. | 衰老生物體中,細胞都處于衰老狀態 | |
C. | 細胞凋亡與細胞里的遺傳物質無關 | |
D. | 細胞死亡就是細胞凋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