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
1、圖1中,a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b表示促甲狀腺激素,c表示甲狀腺激素,d表示抗利尿激素.
2、神經纖維未受到刺激時,K+外流,細胞膜內外的電荷分布情況是外正內負,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神經纖維膜對鈉離子通透性增加,Na+內流,使得刺激點處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該部位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而發生電荷移動,形成局部電流.
3、圖示為人體免疫部分過程示意圖,其中①表示吞噬細胞消滅抗原,屬于非特異性免疫;②表示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表示B細胞的增殖和分化;④和⑤表示記憶細胞的增殖和分化;⑥表示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結合,并將靶細胞裂解死亡;⑦表示漿細胞分泌抗體;A為效應T細胞;B為抗體.
解答 解:Ⅰ(1)當身體的冷覺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時,相應的神經沖動傳到下丘腦,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能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這種調節方式為分級調節.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時,會抑制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進而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屬于負反饋調節.則a(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c(甲狀腺激素)對垂體生理功能的調節作用相互抑制.
(2)當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位于下丘腦的感受器興奮,導致[d]抗利尿激素激素的釋放量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
(3)饑餓時,下丘腦可通過有關神經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分解、非糖類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據圖分析,圖中A點可以表示靜息電位,B過程表示大量的鈉離子內流,C表示動作電位,此時細胞膜內外的鈉離子濃度達到動態平衡,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
Ⅱ(1)據圖分析:A細胞由記憶細胞和T淋巴細胞產生,A是效應T細胞(致敏T細胞);B是由漿細胞產生的,B是抗體.
(2)③過程是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的過程,⑤過程是記憶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效應B細胞和記憶B細胞的過程,屬于二次免疫反應,需要抗原的刺激,⑦表示漿細胞分泌抗體,這一過程屬于體液免疫.因此,當抗原初次侵入人體后,人體主要是通過③⑦過程發揮體液免疫作用.
(3)疫苗相當于免疫反應中的抗原,能使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反應,產生記憶細胞和抗體.
(4)如果圖中所示的病原體為酸膿鏈球菌,當人體產生抗體消滅該菌時,抗體也會攻擊人體心臟膜細胞,導致風濕性心臟病,這屬于免疫失調中的自身免疫病.
(5)若病原體為HIV,侵入人體后,攻擊的主要對象是T淋巴細胞,隨著T淋巴細胞的大量死亡,導致人體免疫力降低.
故答案為:
Ⅰ(1)分級 拮抗
(2)下丘腦 抗利尿
(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
(4)A Na+內流 動作電位
Ⅱ(1)效應T細胞 抗體
(2)③⑦
(3)抗原
(4)自身免疫
(5)T淋巴細胞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水平衡調節、神經調節和免疫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和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細胞中有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 |
B. | 由乙圖可判斷該生物是雌性動物 | |
C. | 圖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著絲點的分裂 | |
D. | 丙圖與圖1的BC段相吻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E→G只在細胞核發生,G→B只在核糖體發生 | |
B. | E的多樣性與空間結構無關 | |
C. | G中g的排列順序決定了B中b的排列順序 | |
D. | X是N,Y是N和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1代中所有雌鼠都是花毛,但F2代中無一只花毛雌鼠 | |
B. | 由于花毛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所以F1代的個體都應是花毛 | |
C. | F1代與F2代中毛色表現型比率都為1:1 | |
D. | 由于無法確定親本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故子代表現型不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