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的菌種 | 一般培養基 | 實驗處理及結果 |
A | 不生長 | 添加營養物質甲,能生長 |
B | 不生長 | 添加營養物質乙,能生長 |
A+B | 能生長 | 不添加營養物質甲、乙就能生長 |
分析 1、從土壤中分離微生物的一般步驟是:土壤取樣、選擇培養、梯度稀釋、涂布培養和篩選菌株.
2、從土壤中分離目的菌要用固體的選擇培養基,在固體培養基中,無透明帶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氮氣;有透明帶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除草劑,據此可篩選出目的菌.
解答 解:(1)各取0.1mL已稀釋103倍的水樣分別接種到三個培養基上培養,記錄的菌落數分別為55、56、57,則每升(1L等于103ml)原土壤浸出液樣中菌體數為$\frac{55+56+57}{3}$×103×104=5.6×108.
(2)從物理性質方面來看,題圖培養皿中培養基屬于固體培養基;從用途方面來看,該培養皿中培養基屬于選擇培養基.該除草劑為含氮有機化合物,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可以以除草劑為氮源.故該培養基中除加入除草劑外,不再含有其他氮源,以選擇出能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
(3)接種技術的核心是防止雜菌污染,保證培養物的純度,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在劃線接種時,連續劃線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獲得單個菌落;培養時,只有很少菌落出現,大部分細菌在此培養基上不能生長的主要原因是培養基中缺少這些細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氧條件抑制了這些細菌的生長.
(4)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中,無透明帶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氮氣,有透明帶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該除草劑,且透明圈越大,該細菌降解除草劑的能力越強,因此圖2顯示的A~E五種菌株中,E是最理想菌株.
(5)突變株A的生長依賴于營養物質甲,突變株B的生長依賴于營養物質乙.不添加營養物質甲和乙,二者混合培養時都能生長,最可能的原因是突變株A為突變株B提供了營養物質乙,突變株B為突變株A提供了營養物質甲.
故答案為:
(1)5.6×108
(2)在無氮培養基中添加了該除草劑
(3)防止雜菌污染,保證培養物的純度 稀釋獲得單個菌落 培養基中缺少這些細菌可利用的氮源
(4)氮氣 該除草劑 E
(5)突變株A缺乏合成營養物質甲所需要的酶 突變株A生長需要營養物質甲,突 變株B可以提供;突變株B生長需要營養物質乙,突變株A可以提供
點評 本題考查微生物培養的實驗,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離與計數這個實驗的熟練掌握,和在微生物實驗中的無菌操作相關知識的熟練應用.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男性患病,其母親一定患病 | B. | 女性患病,其父親一定患病 | ||
C. | 男性患病,其兒子一定患病 | D. | 女性患病,其兒子一定患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種核糖核苷酸、多種氨基酸 | B. | 磷脂、20種氨基酸 | ||
C. | 4種含氮堿基、20種氨基酸 | D. | 核糖、4種堿基、磷酸和多種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以用于治療由于細胞壞死,退化或功能異常引起的疾病 | |
B. | 是研究體外細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 |
C. | 培養過程與動物細胞培養完全相同 | |
D. | 細胞體積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階段為有絲分裂、b階段為減數分裂 | |
B. | GH段和OP段,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數是相等的 | |
C. | L點→M點所示過程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 |
D. | MN段發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同物種間細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異主要由基因突變導致 | |
B. | 高度保守序列對應的基因位置上突變頻率比其他部位更低 | |
C. | 高度保守序列對應的基因位置上的突變對細胞色素c的影響更大,更易被淘汰 | |
D. | 根據物種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異大小,可判斷不同物種親緣關系的遠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單體果蠅的體細胞中有7條染色體 | |
B. | 單體果蠅產生的配子中染色體數為3條或4條 | |
C. | 果蠅基因組計劃測定的是5條染色體上DNA的堿基序列 | |
D. | 若該種單體果蠅的雌雄個體交配,其存活后代中單體的概率為$\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