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中常用技術及方法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對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進行計數時,采用抽樣檢測法
B.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時,宜采用標志重捕法
C.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
D.“脂肪的鑒定”實驗中,用50%的鹽酸是為了洗去浮色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花藥離體培養的理論依據是細胞的全能性 | |
B. | 用秋水仙素處理綠色幼苗,可以獲得純合子 | |
C. | 用γ射線照射單倍體幼苗,誘發的基因突變是定向的 | |
D. | 用除草劑噴灑單倍體幼苗,保持綠色的部分具有抗該除草劑的能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大聯考高三第八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同學利用發生了向光彎曲的燕麥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觀察。他繪制了背光側和向光側的細胞形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選項 | 生長素促進生長的原理是能促進 | 胚芽鞘的彎曲部位是 |
A | 細胞分裂 | ① |
B | 細胞伸長 | ② |
C | 細胞分裂 | ② |
D | 細胞伸長 | 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大聯考高三第八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B.草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沒有垂直結構
C.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農田棄耕后形成了一片雜草地,該雜草地與農田相比,抵抗力穩定性更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大聯考高三第八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置不同CO2濃度,分組光照培養藍藻,測定凈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結果如圖。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d3濃度相比,d1濃度下單位時間內藍藻細胞光反應生成的[H]多
B.與d2濃度相比,d3濃度下單位時間內藍藻細胞呼吸過程產生的ATP多
C.若d1、d2、d3濃度下藍藻種群的K值分別為K1、K2、K3,則K1>K2>K3
D.藍藻為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因此細胞內只有藻藍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江門市高三9月月考試卷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別免疫3只同種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測定各小鼠血清抗體的效價(能檢測出抗原抗體反應的血清最大稀釋倍數),結果如下圖所示。
若要制備雜交瘤細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細胞(染色體數目為40條),并將該細胞與體外培養的小鼠骨髓瘤細胞(染色體數目為60條)按一定比例加入試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誘導細胞融合,經篩選培養及抗體檢測,得到不斷分泌抗A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回答下列問題:
(1)制備融合所需的B淋巴細胞時,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體效價需達到16000以上,則小鼠最少需要經過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達到要求的X、Y、Z這3只免疫小鼠中,最適合用于制備B淋巴細胞的是 小鼠,理由是 。
(2)細胞融合實驗完成后,融合體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細胞和雜交廇細胞外,可能還有 ,體系中出現多種類型細胞的原因是 。
(3)雜交瘤細胞中有 個細胞核,染色體數目最多是 條。
(4)未融合的B淋巴細胞經過多次傳代培養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北省棗陽市高三8月第一次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柯薩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發癥。下列關于人體對該病毒免疫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B細胞經CAV-16刺激后會分裂、分化出漿細胞,并與抗原結合
B.CAV-16侵入人體后,會刺激效應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與該病毒結合
C.患兒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該病毒,體內的記憶細胞會迅速產生抗體消滅病毒
D.CAV-16侵入人體后,體內的吞噬細胞、B細胞和效應T細胞都具有識別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省高一下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通過生物體內某些物質的分析,可判斷各種生物相互之間的親緣關系,以下物質可以采用的是( )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質 ④核苷酸 ⑤氨基酸 ⑥密碼子 ⑦堿基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