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每個基因中有一個堿基對的替換,都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 |
B. | 神經細胞內的22號染色體DNA可轉錄出545種mRNA | |
C. |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分別在DNA和RNA | |
D. | 轉錄過程中存在T-A的配對方式 |
分析 1、基因的表達即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主要階段:
(1)轉錄:轉錄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2)翻譯: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2、真核生物的基因分為編碼區和非編碼區,其中編碼區有包括外顯子和內含子.
解答 解:A、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替換,生物性狀不一定發生改變,A錯誤;
B、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神經細胞內的22號染色體DNA可轉錄出的mRNA種類少于545種,B錯誤;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均在DNA上,C錯誤;
D、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中存在T-A、A-U的配對方式,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場所、條件及產物等基礎知識,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瘧原蟲寄生在人的紅細胞時,利用其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 | |
B. | 青蒿素干擾了瘧原蟲的生物膜系統的功能,從而引起瘧原蟲死亡 | |
C. | 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療瘧疾,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 |
D. | 青蒿素可用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治療,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水分充足時植物沒有出現“午休”現象 | |
B. | 曲線Ⅱ波谷的形成與氣孔有關 | |
C. | 適時進行灌溉可以緩解該植物“午休”程度 | |
D. | 導致曲線Ⅲ日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動物細胞發生滲透吸水時,其細胞液的濃度會逐漸減小 | |
B. | 硝化細菌能夠利用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為糖類 | |
C. | 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都是可以產生水的細胞器 | |
D. | 強光引起葉片氣孔關閉,導致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細胞缺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能用于分解衰老的細胞器的水解酶存在于溶酶體中 | |
B. | 在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中心體完成倍增 | |
C. | 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復原過程中液泡內細胞液的濃度會升高 | |
D. | 捕獲光能的色素分布在葉綠體中類囊體和葉綠體基質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4和0.4 | B. | 0.4和0.8 | C. | 1.25和1 | D. | 0.8和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甲所示細胞中共有4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在該細胞分裂過程中可以形成2個四分體 | |
B. | 完成圖丙中C→D段變化的細胞所處的時期一定不是減Ⅰ后期,乙圖處于丙圖中的D→E段 | |
C. | 圖甲所示細胞處于圖丙中的BC段;完成圖丙中CD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減Ⅱ后期或有絲分裂后期 | |
D. | 圖丁中a可對應圖丙中的D→E段;圖丁中d是不可能存在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