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由核膜、染色質、核仁、核基質等組成,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核膜是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B.染色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C.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D.核膜上的核孔實現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如表所示。
結構 | 形態/成分 | 功能 |
核膜 | 雙層膜 | 細胞核的邊界,外層膜常與粗面內質網膜相連 |
核孔復合體 | 蛋白質 | 蛋白質、RNA等大分子出入的通道 |
核仁 | 球形或橢球形 | 核糖體RNA合成、加工和核糖體裝配的重要場所 |
核基質 | 以蛋白質為主的網絡結構 | 為細胞核提供支架,多種酶的結合位點,與核內遺傳物質的復制、染色體的裝配等密切相關 |
染色質 | DNA+RNA+蛋白質,細胞分裂時凝聚為染色體 | 核內遺傳物質的載體 |
A、核膜是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A正確;
B、染色質主要含DNA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的RNA,染色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B正確;
C、核仁與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C正確;
D、核膜上的核孔實現了細核和細胞溶膠間的信息交流,D錯誤。
故選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光反應在葉綠體類囊體上進行。在適宜條件下,向類囊體懸液中加入氧化還原指示劑DCIP,照光后DCIP被還原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該反應過程中( )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會產生氧氣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參與
D.DCIP內藍色變為無色是O2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動植物細胞質內廣泛存在的過氧化氫酶體(有一層生物膜結構包被)中含有過氧化氫酶,在動物體內該酶主要集中于肝臟,它的作用是使H2O2轉變成H2O和O2。下表是驗證酶的催化特性的幾組
對比實驗,I --5號試管內裝有等量的體積分數為3%的H2O2溶液。1~5號試管控制溫度與加人物質如表所示。
試管編號 | 加入物質 | 條件 | 現象 | |
1 | 2mLH2O2溶液+2滴蒸餾水 | 30℃ | 氣泡 | 火焰 |
2 | 2mLH2O2溶液+2滴FeCl3溶液 | 30℃ | ||
3 | 2mLH2O2溶液+2滴肝臟研磨液 | 30℃ | ||
4 | 2mLH2O2溶液+2滴煮過的肝臟研磨液 | 30℃ |
(1)I號和3號試管比較,3號試管產生氣泡迅速,能說明酶_______,2號和3號試管比較,能說明酶具有___________性,原因是酶_______。
(2)1號、2號、3號試管氣泡釋放的持續時間的關系為________。
(3)4號試管氣泡釋放速度與1號試管基本相同,說明_______________。
(4)若要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選用H2O2溶液和肝臟研磨液進行試驗是否適宜?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物種甲是某生態系統的某種動物。1949年,將100只某動物新物種乙引人該生態系 統,之后的70年中,兩物種種群數量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時間(年) | 1949 | 1959 | 1969 | 1979 | 1989 | 1999 | 2009 | 2019 |
甲的種群數量(只) | 16200 | 16900 | 12200 | 9200 | 7100 | 7200 | 7100 | 7200 |
乙的種群數量(只) | 100 | 118 | 192 | 240 | 170 | 160 | 170 | 160 |
A.在引種最初的4年內,新物種乙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B.新物種乙的引入不會改變物種甲的環境容納量
C.種群甲是引起種群乙的數量發生變化的唯一因素
D.若物種甲和物種乙為捕食關系,則二者共同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不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的是
A.湖泊生態系統中的某種魚數量上占優勢
B.某海洋水下不同深度分布不同的生物
C.森林中群落的演替情況
D.某外來物種的數量呈“J”型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水鹽平衡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只有攝鹽量過多時,才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B.人失水過多后,會在小腦的相關區域產生渴覺
C.水鹽平衡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D.當給浮腫的病人靜脈注射利尿劑后,尿液會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青霉素是一種抗菌素。幾十年來,由于反復使用,致使某些細菌對青霉素的抗性越來越強。據此回答(1)~(3)題:
(1)青霉素使用之前,細菌對青霉素的抗性存在著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體內絕大多數細菌被殺死,這叫作________;極少數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了下來并繁殖后代,這叫作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對細菌起了________,這種作用是通過細菌與青霉素之間的________實現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復使用,就會使細菌抗藥性狀逐代________并加強。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雖然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選擇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變異選擇出來,并使之逐代積累、加強,最終形成生物新品種。
(3)上述過程表明自然選擇是一個________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棉蚜吸食棉花植株汁液,其排泄物含糖量很高,可吸引一種黃蟻來取食?蒲腥藛T對某地棉田中棉蚜的種群數量及其防治展開了調查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學上一般通過調查害蟲的_____________來預測害蟲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種群數量的“S”型、“J”型曲線,屬于建立________________模型的方法來描述種群數量的發展變化。
(2)瓢蟲是棉蚜的天敵,黃蟻可幫助棉蚜驅趕瓢蟲,棉蚜與黃蟻的種間關系為__________,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某種藥物防治棉蚜,施藥超過一定次數時,棉蚜的數量不降反增,請從進化和種間關系兩個角度來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大規模單一栽培棉花相比,在棉田周圍設置以苜蓿為主的防護帶,可增加瓢蟲的數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