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物種甲是某生態系統的某種動物。1949年,將100只某動物新物種乙引人該生態系 統,之后的70年中,兩物種種群數量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時間(年) | 1949 | 1959 | 1969 | 1979 | 1989 | 1999 | 2009 | 2019 |
甲的種群數量(只) | 16200 | 16900 | 12200 | 9200 | 7100 | 7200 | 7100 | 7200 |
乙的種群數量(只) | 100 | 118 | 192 | 240 | 170 | 160 | 170 | 160 |
A.在引種最初的4年內,新物種乙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B.新物種乙的引入不會改變物種甲的環境容納量
C.種群甲是引起種群乙的數量發生變化的唯一因素
D.若物種甲和物種乙為捕食關系,則二者共同進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DNA分子經誘變,某位點上的一個正常堿基(設為P)變成了尿嘧啶。該DNA連續復制兩次,得到的4個子代DNA分子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U—A、A—T、G—C、C—G。推測“P”不可能是
A.胞嘧啶B.鳥嘌呤C.胸腺嘧啶D.胞嘧啶或鳥嘌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下列關于草原生態系統的問題: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著種類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們通常呈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對于緩解相鄰地區的沙塵天氣有一定的作用,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價值。
(2)嚴重的草原火災會破壞生態系統,但適當的“地面火”能燒掉枯枝落葉,能加速生態系統的_______,該過程的特點是__________和循環性。
(3)外來物種黃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內數量迅速增加.黃花刺茄的莖稈和果實上長滿尖銳的毛刺,毛刺對動物來說是一種______信息,能有效降低動物對黃花刺茄的取食欲望,這表明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用樣方法調查黃花刺茄的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_______,在調查黃花刺茄的種群密度時發現每年都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1.5倍,假設保持這樣的增長則該種群的增長率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輻射對人體危害很大,可能導致基因突變。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輻射引起的
B.環境所引發的變異可能為可遺傳變異
C.輻射能導致人體遺傳物質發生定向改變
D.基因突變會造成某個基因的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A.淚液中的溶菌酶可殺死沙眼衣原體
B.淋巴結內的吞噬細胞吞噬侵入人體的鏈球菌
C.胃液中的鹽酸可殺死部分進入胃內的細菌
D.注射卡介苗預防肺結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由核膜、染色質、核仁、核基質等組成,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核膜是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B.染色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C.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D.核膜上的核孔實現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ABA(脫落酸)又被稱為脅迫激素。一般來說,在干旱、寒冷、高溫、鹽潰和水澇等逆境中,植物體內ABA迅速增加,同時抗逆性增強,如ABA可顯著降低高溫對光合作用的抑 制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脫落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2)現有以下材料:某種植物的ABA缺失突變體植株、脫落酸、蒸餾水等,請設計一個實驗,驗證ABA可顯著降低高溫對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實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_______的ABA缺失突變體植株隨機分成甲、乙兩組;
第二步:在甲組植株的葉片上噴________,在乙組的葉片上噴等量的蒸餾水;
第三步:在________條件下培養,記錄甲、乙兩組植株葉片反映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標。
(3)預期實驗結果: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患者與記憶形成密切相關的大腦海馬區明顯萎縮,有部分學者認為該病與中樞“膽堿能神經元”的大量死亡和丟失有關。膽堿能神經元是能合成乙酰膽堿,并在興奮時能從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的傳出神經元。某研究小組以大鼠為材料,定位損傷大鼠的腦,利用水迷宮測試觀察大鼠行為的改變來探究AD的 發病機制。利用水迷宮進行學習和記憶能力測驗結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問題:
組別 | 實驗處理 | 實驗結果 | |
錯誤次數 | 完成學習所需時間(s) | ||
A | 不作任何處理 | 8.76 | 112.39 |
B | 向大鼠腦的一定區域緩慢注射0.5mol/L緩沖液溶解的鵝膏蕈氨酸1μL | 15.72 | 149.73 |
(1)研究小組定位損傷大鼠的腦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的因變量是大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具體測試生理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組注射0.5mol/L緩沖液溶解的鵝膏蕈氨酸1μL,其作用可能是鵝膏蕈氨酸會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而產生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的效果,達到研究阿爾茨海默病機制的目的。B組大鼠的____________能力較差,從而為阿爾茨海默病與膽堿能神經元有關的猜測提供了實驗證據。
(3)B組的實驗處理需要進行相應的手術,并注射藥物到一定區域。本實驗中,僅做A組實驗進行對照,實驗設計嚴謹嗎?如果不嚴謹,請寫出C組大鼠的處理方式。____________。 當C組實驗所得的數據與____________組相近時,可進一步支持上述猜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人體反射活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
B.反射過程中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雙向的
C.神經元受到適宜刺激后會產生神經沖動
D.反射活動一定需要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