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作為硝化細菌碳源、氮源、能源的物質依次是
A.含碳有機物、氨氣、光 B.含碳有機物、氨氣、氨氣
C.含碳無機物、氨氣、氨氣 D.含碳無機物、氨氣、光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臨川第一中學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限制酶是一種核酸切割酶,可辨識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堿基序列。下圖為四種限制酶BamHI,EcoRI,HindⅢ以及BglⅡ的辨識序列。箭頭表示每一種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兩種限制酶所切割出來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補黏合?其正確的末端互補序列是
A.BamHI和EcoRI;末端互補序列—AATT—
B.BamHI和HindⅢ;末端互補序列—GATC—
C.EcoRI和HindⅢ;末端互補序列—AATT—
D.BamHI和BglII;末端互補序列—GA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清江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生物工程操作流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此圖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若A為質粒,則B表示重組DNA分子
B.若此圖表示動物細胞融合過程,則形成C(雜種細胞)的原理是細胞全能性
C.若此圖為試管嬰兒的培育過程,則應包括體外受精、細胞培養和胚胎移植等方面
D.若此圖為試管牛生產的技術流程圖,則獲得A(精子)后可直接與B進行體外受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武漢華中師大第一附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下圖是月季花藥離體培養產生花粉植株的兩種途徑,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選用的材料合適與否是成功誘導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選用________期的花粉可提高成功率。選擇花粉時,一般要通過________來確定花粉是否處于合適的發育期,這時需要對花粉的細胞核進行染色,對于花粉細胞核不容易著色的植物常用的染色劑是________。
(2)上圖中花藥經脫分化產生胚狀體還是愈傷組織主要取決于培養基中________________。
(3)胚狀體與愈傷組織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在于愈傷組織的細胞排列疏松無規則,是一種高度___的薄壁細胞。胚狀體與_____發育形成的胚有類似的結構,即具有胚芽、胚軸和胚根。
(4)無菌技術也是成功誘導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請說明下列各項需要消毒,還是需要滅菌。①培養基,②培養皿,③接種環,④花蕾,⑤實驗操作者的雙手,⑥三角錐形瓶。
________________(填編號)需要滅菌,______________(填編號)需要消毒。
(5)從消毒后的玫瑰花中分離幾個花藥,按嚴格的無菌操作要求接種到培養基上,并將每個花藥搗碎,使其中的花粉釋放出來。經過適宜培養,得到的試管苗是否可育?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武漢華中師大第一附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植物芳香油提取技術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提取植物芳香油都必須用蒸餾法
②水蒸氣蒸餾是利用水蒸氣將揮發性強的芳香油攜帶出來
③壓榨法是通過機械加壓,壓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④萃取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機溶劑中,蒸發溶劑后就可獲得芳香油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武漢華中師大第一附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剛果紅染色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先培養微生物,再加入剛果紅進行顏色反應,不需用氯化鈉溶液洗去浮色
B.倒平板時就加入剛果紅,可在培養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養基
C.纖維素分解菌菌落周圍出現剛果紅
D.倒平板時就加入剛果紅,長期培養剛果紅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武漢華中師大第一附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全為水不溶性的有機溶劑是
A.乙醇、乙醚 B.苯、乙酸乙酯 C.丙酮、四氯化碳 D.酒精、石油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武漢華中師大第一附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同學在制作腐乳的過程中,發現豆腐腐敗變質,下列不屬于其原因的是( )
A.用鹽腌制時,加鹽量太少
B.用來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沒有用沸水消毒
C.制作鹵湯時,料酒加的量較多
D.裝瓶后,沒有將瓶口密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兼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大腸桿菌通過發酵能將葡萄糖轉變為多種有機酸并產生CO2等氣體。某研究機構使用“濾膜法”對受污染的河流水體進行了大腸桿菌活菌數目的測定。請回答:
(1)研究人員向葡萄糖蛋白胨培養液中加入適量的溴麝香草酚藍水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溶液顏色的變化為 ,并且在倒置的小管中出現 。
(2)測定大腸桿菌活菌數目時,需制備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該培養基中為細菌提供氮源的物質是 。為了鑒別大腸桿菌菌落,可向培養基中加入 作為指示劑。
(3)為了便于統計污染嚴重的水體中活菌的數目,需將水樣進行適當稀釋,例如取水樣1mL加入無菌水 mL制備稀釋倍數為102的稀釋液,并照此依次制備更高倍數的稀釋液。每個稀釋們數的菌液取10mL進行過濾,然后將濾膜放置在培養基上。為了防止雜菌污染,稀釋、過濾和旋轉濾膜等操作都應該在 附近進行。
(4)將放有濾膜的平板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每隔12h統計一次菌落數目,應選取菌落數目 時的記錄作為結果。如果經過培養后稀釋倍數為102的4個平板上菌落數分別為43、47、42、48,那么每升河水中約含大碭桿菌 個。用這種方法測定的細菌數量比實際活菌數量要少,這是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