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為某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據圖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母親一定有致病基因傳給子女
B.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來自父親
C.由于子女都患病,因此該病的遺傳與性別無關
D.由于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因此該病屬于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參與構成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 |
B. | 免疫系統具有防衛、監控和清除的功能 | |
C.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機體免疫防衛過度所致 | |
D. | 只有免疫細胞能產生免疫活性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玉米種子萌發長成新植株 | B. | 小鼠的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 | ||
C. | 小麥花粉培育成愈傷組織 | D. | 胡蘿卜根韌皮細胞培育成新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海洋初級生產之和大于陸地的初級生產量 | |
B. | 次級生產量是指次級消費者的生產量 | |
C. | 海洋的次級生產量大于陸地的次級生產量 | |
D. | 生產者的生物量就是生態系統的凈初級生產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全真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4—D是水稻田間的良好除草劑。為探究2,4—D對水稻田間鴨跖草防治的合適濃度,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完善實驗并回答有關問題。
(1) 實驗原理:低濃度2,4—D 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2,4—D 抑制植物生長, ;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長情況的重要指標。
(2) 實驗材料:水稻試驗田(長有鴨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劑(已將2,4—D粉劑配制成下列5個濃度: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
(要求與說明:水稻為單子葉植物,鴨跖草為雙子葉植物;2,4—D作為除草劑的藥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
(3) 實驗思路:
①將水稻試驗田 。
② ,各田塊的其它栽培條件相同且適宜。
③一段時間后,抽樣統計各試驗田塊中鴨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4) 實驗結果:
2,4-D 濃度(mg/mL ) | ||||||
0.01 | 0.02 | 0.04 | 0.08 | 0.12 | ||
鴨跖草植株高度(cm) | 36 | 36.5 | 37 | 38 | 41 | 44 |
水稻植株高度(cm) | 16 | 16 | 16.5 | 16.6 | 17 | 17.8 |
(5) 結果分析(僅繪制2,4-D對鴨跖草株高影響的曲線):
(6) 問題討論: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原方案中存在不足之處,請提出改進建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全真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現了很多有關小泡的敘述,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內質網膜會形成小泡,把附著在其上的核糖體中合成的蛋白質包裹起來,隨后小泡離開內質網向高爾基體移動并最后與之融合
B.在植物有絲分裂的前期,核膜開始解體,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絲分裂的末期,這些小泡會聚集成一個細胞板,進而形成新的細胞壁
C.在動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細胞中,含有一些由高爾基體斷裂形成的,由單位膜包被的小泡,稱為溶酶體
D.剛分裂形成的植物細胞中只有很少幾個分散的小液泡,隨著細胞的長大,這些小液泡就逐漸合并發展成一個大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西藏日喀則第一高中高一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最新研究發現,內皮素在皮膚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內皮素拮抗劑進入皮膚,可與細胞膜上的黑色素受體結合,使內皮素失去作用,這為美容研究帶來了福音。上述材料能夠說明( )
A.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數量越多
B.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嚴格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主要是為磷脂和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兩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示某家族遺傳病的系譜圖(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請據圖分析。
(1)根據 可推知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為屬于 .
(2) 1號個體的基因型是 ,10為純合子的概率是 .
(3) 如果5與6號再生一個孩子,該孩子是患該病男孩的概率是 。
(4) 若10號與一患該病的女子婚配,生了一個患色盲的兒子和一個患該病的女兒,則患病女兒是雜合體的概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