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促進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生根的最適宜生長素濃度為50μmol/L | |
B. | 兩種激素濃度為0時,擬南芥下胚軸插條均有一定的生根量,這與其自身的激素有關 | |
C. | 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細胞中,生長素和乙烯是同時合成并發揮作用的 | |
D. | ACC對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生根作用的影響具有兩重性 |
分析 分析題圖可知,在柱形圖顯示的幾個濃度中,在一定的范圍內,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插條生根的作用增強,當超過一定的濃度后對插條生根的促進作用減弱;與空白對照實驗相比,較低濃度的ACC對插條生根具有促進作用,當超過一定的濃度后,隨ACC濃度升高,ACC對插條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解答 解:A、分析圖示可知,促進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生根的最適宜生長素濃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間,若進一步探究最適濃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圍內縮小濃度梯度,但不能判斷50μmol/L是最適宜濃度,A錯誤;
B、兩種激素濃度為0時,擬南芥下胚軸插條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說明枝條本身就含有自身產生的生長素,B正確;
C、該實驗沒有涉及擬南芥胚軸插條細胞中,生長素和乙烯合成時間,C錯誤;
D、由圖中信息可知,與ACC激素濃度為0比較,低濃度的ACC對插條生根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對插條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對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生根作用的影響具有兩重性,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是對IAA和ACC對插條生根的影響,分析題圖獲取信息并進行推理、判斷是考查的重點.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高二下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薊縣期中)細胞進行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分子的數量比為1:2:2時,該細胞處于( )
A.中期或后期 B.后期或末期
C.前期或后期 D.前期或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海南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秋•海南校級期末)下列各項是關于酶的敘述,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
①酶是活細胞產生的
②酶促反應與外界條件有關
③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都是酶
④酶具有專一性、高效性
⑤酶具有催化功能
⑥淀粉酶能促進蔗糖水解
⑦酶在催化過程會消化自身.
A.①②③⑦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黑雌 | B. | 褐雌 | C. | 白雄 | D. | 黑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8、3、3 | B. | 48、3、48 | C. | 48、3、51 | D. | 50、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不一定是二倍體 | |
B. | 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體 | |
C. | 染色體結構改變或數目增減都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 |
D. | 染色體變異可能導致基因數目改變,也可能改變基因的排列順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進行①過程的主要目的是讓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組合到一起 | |
B. | ②過程中發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 |
C. | ④過程的實施中通常使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 | |
D. | 該育種過程中運用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突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突變產生的都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基因,是變異的根本來源 | |
B. | 環境因素發生變化,也可能引起生物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 |
C. | 染色體的結構變異一定會導致相關DNA分子中核苷酸對序列的改變 | |
D. | 患遺傳病的個體不一定攜帶致病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