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據圖分析: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某植物在不同鹽濃度對其最大光合速率,實驗表明鹽濃度在100mmol•L-1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最多.據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產生的[H]和ATP在葉綠體基質中將三碳化合物還原為有機物.有機物進出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
(2)據圖分析,該實驗呼吸速率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葉面積上二氧化碳的釋放量來表示.甄嬛傳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所以該實驗測定最大光合速率需要在光下進行,測定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環境中進行.
(3)圖中,在鹽濃度為100mmol•L-1條件下,其最大光合速率為35,此時呼吸速率最低,所以有機物的積累最多.與低鹽和對照相比,高鹽濃度條件下,植物氣孔關閉導致二氧化碳供應不足,光合速率下降,同時高鹽濃度條件下,呼吸速率上升,有機物的分解增加,導致該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明顯減少.
故答案為:
(1)[H]葉綠體基質 自由擴散
(2)二氧化碳釋放量 測定最大光合速率需要在光下進行,測定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環境中進行
(3)100mmol•L-1 明顯減少 高鹽濃度條件下,呼吸速率上升,有機物的分解增加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識記、理解與運用,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聚合酶可作用于部位① | |
B. | ②處的堿基缺失導致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 |
C. | 把此DNA放在含${\;}_{\;}^{15}$N的培養液中復制兩代,子二代中含${\;}_{\;}^{15}$N的DNA占$\frac{3}{4}$ | |
D. | 若該DNA中A為p個,占全部堿基的$\frac{n}{m}$(m>2n),則G的個數為($\frac{pm}{2n}$)-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明顯低于淋巴和組織液 | |
B. | 葡萄糖、胰島素、淋巴因子和呼吸酶都屬于人體內環境的成分 | |
C. | 維持血漿滲透壓的物質主要是無機鹽和蛋白質 | |
D. | 穩態是機體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來共同維持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A點時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部位只有線粒體 | |
B. | D點較B點CO2濃度高,是因為D點溫度高,植物呼吸作用強 | |
C. | D點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強度相等 | |
D. | H點CO2濃度最低,說明此時植物對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控制H1N1流感病毒抗原的基因導入骨髓瘤細胞,并使目的基因表達 | |
B. | 將控制合成抗H1N1流感病毒抗體的基因導入骨髓瘤細胞,并使目的基因表達 | |
C. | 將能產生抗H1N1流感病毒抗體的漿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篩選出雜交瘤細胞并進行體外大規模培養 | |
D. | 將骨髓瘤細胞中的癌基因導入能產生抗H1N1流感病毒抗體的漿細胞中,并使癌基因表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裂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自產生一個新的中心粒 | |
B. | 細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漸消失 | |
C. | 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較固定、數目較清晰 | |
D. | 細胞分裂末期,細胞板出現,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線粒體是人體呼出CO2產生的最終場所 | |
B. | 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化學能都轉變為ATP中化學能 | |
C. | 線粒體既能消耗水,又能產生水 | |
D. | 線粒體是人體唯一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和RNA都能攜帶遺傳信息 | |
B. | 兩者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 | |
C. | DNA只分布在細胞核中 | |
D. | RNA只分布在細胞質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