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解答 解:(1)由于噬菌體的密度比細菌下,因此懸浮液和沉淀中的成分分別為噬菌體、細菌.
(2)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由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而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外,因此進入細菌體內的放射性元素有32P.
(3)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故答案為:
(1)噬菌體 細菌 噬菌體密度比細菌小(細菌比噬菌體密度大)
(2)32P
(3)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等,這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其中a和b為物質的兩種運輸方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由③決定
B.神經細胞膜上識別神經遞質的是①
C.b可表示肌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氧氣
D.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與②有關,與③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胰島素可以促進④、⑤、⑥、⑦等過程 | |
B. | 胰島A細胞分泌的激素促進①、③過程 | |
C. | 通過激素調節使血糖含量穩定在1.2g/L左右 | |
D. | ②過程可發生在肌肉、肝臟細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成分 | 含量 |
蛋白胨 | 10.0g |
乳糖 | 5.0g |
蔗糖 | 5.0g |
K2HP04 | 2.0g |
顯色劑(伊紅•美藍) | 0.2g |
瓊脂 | 12.0g |
將上述物質溶解后,用蒸餾水定容到1000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個DNA分子的兩條長鏈上的基因 | |
B. | 一個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上的基因 | |
C. | 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 |
D. | 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