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成分時,發現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這一事實主要說明
A.生物與非生物沒有區別
B.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C.生物與非生物的化學組成完全一樣
D.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人體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是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的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圖甲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體調節免疫功能的信號分子有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的焦慮、緊張等會導致機體T淋巴細胞活性下降,使機體不能有效地消滅感染的病毒和癌變的細胞,從而影響了免疫系統的 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細胞活性下降還會導致 的分泌量減少,影響了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的過程,間接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使人體的免疫功能減弱。
(2)效應T細胞發揮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圖乙,其中FasL蛋白又稱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應T細胞內表達,Fas蛋白又稱死亡因子受體,其基因可在各種細胞內表達。人們推測,精神因素引起T細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細胞分化為效應T細胞過程中 基因的表達受到了影響,從而降低了對靶細胞的識別和結合能力。當HIV剛進人體內感染T細胞時,表明其突破了人體的第 道防線,而在被HIV感染的T細胞中 基因表達增強,從而使該T細胞成為相應效應T細胞攻擊的靶細胞,使人體最終喪失了幾乎全部免疫力。
(3)圖丙表示神經系統調節免疫反射弧中的一個突觸結構。乙酰膽堿受體的離子通道既允許鈉離子通過,也允許鉀離子通過,當前膜釋放的乙酰膽堿作用于后膜受體時,則膜兩側離子移動情況是 ,引起突觸后膜興奮。
(4)為研究鈣離子對神經沖動的產生及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兩個實驗:①利用水母熒光蛋白標記突觸前神經元,直接觀察到當興奮傳遞到突觸小體時先出現鈣離子內流,之后引發 定向移動,釋放神經遞質;②將能迅速結合鈣離子的藥物BAPTA注入突觸小體內,同時電刺激突觸前神經元,若 ,則說明鈣離子不影響突觸前神經元產生神經沖動,但對于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是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現分離定律時的“演繹”過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B.由F2出現了“3:1”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C.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兩種性狀,比例接近1:1
D.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F2中三種基因型個體比接近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肽鍵可表示為
A. —CO—NH— B. —NH—CO—
C. D. 以上都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真核細胞中含有核苷酸的種類及堿基的種類分別是
A.8、5 B.5、8 C.4、5 D.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描述,錯誤的是 ( )
A.先在低倍鏡下看清楚,再轉至高倍鏡;
B.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
C.把視野調亮,圖像才清晰;
D.高倍鏡縮小了觀察視野,放大了倍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完整的HBV是由一個囊膜和核衣殼組成的病毒顆粒,其DNA是一個有部分單鏈區的環狀雙鏈DNA。(注:HBV基因組雖為雙鏈環形DNA,但其復制過程有RNA逆轉錄病毒的特性,需要逆轉錄酶活性產生RNA/DNA中間體,再繼續進行復制產生子代DNA)如圖所示乙肝病毒在肝臟細胞中的增殖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過程有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從而引起乙肝病毒的變異
B.②過程在生物學上叫轉錄,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和解旋酶
C.③過程在生物學上叫翻譯,需要在核糖體上完成
D.④ 過程與① 過程相比,其特有的堿基配對方式是T-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所示為種群與物種的關系圖解,關于它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個物種可以有很多種群,因為地理隔離阻礙了基因交流
B.若物種2是由物種1形成的,則物種1一定發生了基因頻率的改變
C.若種群1與種群2的基因頻率都發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
D.物種1形成物種2的必要條件是地理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保衛細胞的吸水膨脹、失水收縮會引起氣孔開閉。為了探究影響氣孔開閉的因素,研究者所做預實驗的分組和實驗結果如下:
一、實驗分組:
A組:蠶豆葉片+100mLpH為7的KCl溶液+太陽光照;
B組:蠶豆葉片+100mLpH為7的KCl溶液+黑暗處理;
C組:蠶豆葉片+100mLpH為4.5的KCl溶液+太陽光照。
每組設置若干個重復樣品。
二、制片觀察每組燒杯中葉片下表皮氣孔的開閉情況,結果記錄如下表:
完全開放(%) | 半開放(%) | 關閉(%) | |
A組 | 40.0 | 42.0 | 18.0 |
B組 | 1.0 | 11.0 | 88.0 |
C組 | 21.0 | 42.0 | 37.0 |
請下列回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 。
(2)要觀察每組葉片下表皮氣孔的開閉,需制片并觀察。請補充制片的操作過程:取每組的蠶豆葉,用鑷子撕取下表皮;在載玻片上滴一滴 ,將表皮展平于液滴中, 。
(3)依上述實驗結果可推測,與氣孔的開閉調節過程有關的細胞器有 (寫出2種)。
(4)為進一步探究K+和Na+對促進葉片氣孔開放的綜合影響,請完善以下實驗實驗方案。
①在上面實驗的基礎上,再取三個燒杯編號D、E、F,依次加入100mLpH均為7的 、 和蒸餾水。
②在暗處理的同一蠶豆葉上剪取同樣大小的若干葉片小塊分別置于上述三個燒杯中。
③將燒杯置于適宜光照條件下照光4h左右。
④在顯微鏡下觀察氣孔的開閉,記錄并統計實驗結果。
⑤結果預測及結論:如果 ,則說明K+和Na+都能促進葉片氣孔開放,且作用效果可疊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