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兩個種群間能量流動方向是甲→乙 | |
B. | M時甲種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
C. | 兩個種群數量變化說明了生態系統具有調節能力 | |
D. | 甲和乙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則生物不一定發生進化 |
分析 據圖分析,數量上呈現非同步性變化,說明甲乙兩種群屬于捕食關系,且捕食者數量高峰變動滯后于被捕食者,說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兩種群數量波動的幅度減小說明了該生態系統正在趨向穩定.
解答 解:A、據分析可知,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故兩個種群間能量流動方向是甲→乙,A正確;
B、M點時甲種群的曲線是下降趨勢,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種群的曲線是上升趨勢,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確;
C、兩種群數量波動幅度減小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正趨于穩定,C正確;
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種群,涉及種群的特征、種群數量波動及其調節、生態系統的穩態,重點考查學生對圖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圖形聯系知識點的能力,難度中等;解題的關鍵是要通過圖示分析出兩個種群的關系;判斷出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生長,核糖體的數量增加,物質交換效率增強 | |
B. | 細胞分化,核酸種類不變,蛋白質種類有變化 | |
C. | 細胞癌變,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
D. | 細胞凋亡,相關基因活動加強,有利于個體的生長發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含有14N的 DNA分子占 $\frac{7}{8}$ | |
B. | 含有15N的脫氧核苷酸鏈占$\frac{1}{16}$ | |
C. | 復制過程中需腺嘌呤脫氧核苷酸600 個 | |
D. | 復制后共產生 16個 DNA 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項 | B. | 2項 | C. | 1項 | D. | 0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溫特實驗表明了植物具有向光性 | |
B. | 卡爾文用同位素示蹤法發現了碳反應過程 | |
C. | 肺炎雙球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 |
D. |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真核生物細胞只進行有絲分裂,原核生物細胞只進行無絲分裂 | |
B. | 在有絲分裂前期,兩個中心粒復制形成兩組中心粒 | |
C. | 同源染色體配對通常發生在有絲分裂前期 | |
D. | 細胞板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