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實驗現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用鹽酸和酒精混合液解離口腔上皮細胞,有利于染色劑進入細胞并與DNA結合
B.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蛋白質和鑒定DNA都需要進行水浴加熱
C.用紙層析法分離菠菜濾液中的色素時,橙黃色的色素帶距離所畫濾液細線最遠
D.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原理:秋水仙素抑制染色體著絲點分裂,使子染色體不能分別移向兩極,細胞不能正常分裂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TP分子中的“T”代表其含有三個高能磷酸鍵 | |
B. |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 |
C. | 生長素和生長激素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氨基酸 | |
D. | 植物細胞都含有液泡、葉綠體和細胞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實驗裝置用于研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 | |
B. | 裝置中的氣體是在線粒體的基質中產生 | |
C. | 燒杯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無氧環境 | |
D. | 若升高水溫注射器中氣體產生速率加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河北石家莊第二實驗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哺乳動物的受精過程主要包括:
①原核形成和配子結合
②精子進入卵細胞膜
③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帶等三個階段,正確順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毒品可卡因(cocaine)是一種微細、白色結晶粉狀生物堿,具有麻醉感覺神經末梢和阻斷神經傳導的作用,可作為局部麻醉藥。下圖甲為可卡因對人腦部神經沖動的傳遞干擾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多巴胺合成后,貯存在結構①中的意義是 。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釋放依賴于細胞膜具有 特點。結構②叫做 。
(2)由圖知,可卡因可以導致突觸間隙中多巴胺含量 ,增強并延長對腦的刺激,產生“快感”。“癮君子”未吸食毒品時,精神萎蘼,四肢無力,體內 (激素)的含量減少。
(3)帕金森綜合癥的原因之一是相關遞質的釋放量異常,如上圖乙。(注:多巴胺能神經、膽堿能神經是指末梢釋放多巴胺、膽堿遞質的神經纖維。)據圖,提出抗帕金森病藥物的作用機理: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甲表示某酶促反應過程,圖乙表示圖甲的反應過程中有關物質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物質a的起始濃度為10mmol/L)。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物質a可以是麥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
B.曲線④表示在某實驗條件下物質a在2分鐘時間內完全分解
C.若曲線①②③表示不同溫度下酶促反應速率,則曲線①溫度一定低于曲線②和③
D.若曲線①②③麥示不同酶濃度下酶促反應速率,則曲線①酶濃度高于曲線②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下圖中各曲線的解釋,正確的是
A.圖A表示青蛙呼出的CO2量隨其生活環境溫度不同而變化的情況
B.圖B表示乳酸菌在代謝過程中CO2產生速率與O2濃度之間關系的曲線
C.圖C表示一片小樹林中,一天中CO2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D.圖D表示在大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有機物含量的變化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7分)正常細胞內K+濃度約為細胞外的30倍,細胞外Na+濃度約為細胞內的12倍。當細胞內外的Na+濃度差、K+濃度差減小時,細胞膜上的Na+/K+-ATP酶發揮作用,這種酶可以通過水解ATP,將細胞內的Na+移出膜外,將細胞外的K+移入膜內。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1)膜內外Na+具有濃度差,與膜的________性有關。Na+/K+-ATP酶將細胞內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運輸方式是________。
(2)在運輸Na+和K+的過程中,Na+/K+-ATP酶的________發生改變,有利于與離子的結合與分離。
(3)比較圖2和圖3,當Na+和K+________濃度差流過Na+/K+-ATP酶時,將ADP合成ATP,說明進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應條件取決于________。
(4)生物膜系統能維系細胞內活動的有序性,體現了它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線粒體內膜上主要完成類似圖________(填編號)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變異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屬于細菌可遺傳變異的來源是
A.基因突變
B.染色體變異
C.環境條件的變化
D.核糖體數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