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與核DNA數比例的變化關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復制;CD段包括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EF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圖2中: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處于分裂間期;丙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 解:(1)由圖示曲線分析可知,BC形成的原因是DNA復制;DE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子染色體.
(2)由于圖1中的CD段表示染色體:DNA=1:2,所以圖2中丙、丁對應圖1中的CD段.
(3)甲細胞內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所以含有4個染色體組;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移向細胞兩極,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8條染色單體.
(4)圖2中丁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離,所以丁細胞中的M為X染色體,則N一定是常染色體.M的姐妹染色單體是復制關系,所帶基因應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單體上出現等位基因,則說明在DNA復制時發生了基因突變,也可能是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
(5)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都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圖1中的區段CD段.
故答案為:
(1)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
(2)丙丁
(3)4、8
(4)次級精母細胞 常染色體 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5)CD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和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律,能正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先使用生長素,后使用細胞分裂素,有利于細胞分裂、不利于細胞分化 | |
B. | 同時使用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 | |
C. |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用量相等,有利于根的分化 | |
D. | 生長素的用量大于細胞分裂素的用量,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測定雙鏈DNA分子堿基序列,不需要測定另一條鏈的各堿基位置 | |
B. | 鏈的分離常用方法是高溫加熱,破壞磷酸二酯鍵 | |
C. | 不同DNA分子的單鏈上胞嘧啶的位置和數量不可能完全相同 | |
D. | 處理單鏈的化學物質能識別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根據圖分析,要獲得最大持續捕撈量,捕撈后大黃魚種群數量應處于c點 | |
B. | 海洋魚類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這體現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結構 | |
C. | 大黃魚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 |
D. | 如果石油、工業廢水等的污染超過海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海洋生態系統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乙種植物與昆蟲問發生了共同進化 | |
B. | 乙種植物與甲種植物存在競爭關系 | |
C. | 引進乙種植物前昆蟲體內就存在不同喙長度的基因突變 | |
D. | 生活在甲種植物與乙種植物上的昆蟲間形成了地理隔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在1月份接種了疫苗,B沒有 | |
B. | 兩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該病毒 | |
C. | A免疫系統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長期產生保護作用 | |
D. | 該病毒疫苗刺激機體產生了相應的記憶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鳥蛋的顏色和形狀可能因產卵地點以及需要偽裝的程度而有差異 | |
B. | 蛋殼上的保護色可用來防敵,而鳥蛋尖削可以阻止它們滾落峭壁 | |
C. | 鳥蛋的顏色和形狀可能是所處環境長期誘導產生突變的結果 | |
D. | 環境對鳥蛋的顏色和形狀存在著長期的自然選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同氨基酸之間的差異是由DNA決定的 | |
B. | 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可能含A、U、C、G 4種堿基 | |
C. | 一定含有C、H、O、N、P、S等元素 | |
D. | 高溫和強酸強堿會使其功能喪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