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本 | 子一代 | |
抗旱性狀(株) | 不抗旱性狀(株) | |
甲 | 291 | 98 |
乙 | 389 | 26 |
分析 四種育種方法:
雜交育種 | 誘變育種 | 單倍體育種 | 多倍體育種 | |
方法 | (1)雜交→自交→選優 | 輻射誘變、激光誘變、化學藥劑處理 | 花藥離體培養、秋水仙素誘導加倍 | 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
原理 | 基因重組 | 基因突變 |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先成倍減少,再加倍,得到純種) |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成倍增加) |
解答 解:(1)從題中所給的M和m基因的堿基序列可知,此抗旱性狀雜草的出現是由于基因m中 T→A所導致的.該生物的基因型為Mm,其產生基因型為M的卵細胞的概率為 $\frac{1}{2}$.正常情況下,基因M在有絲分裂間期DNA復制后細胞中有 2個.
(2)據圖分析,甲自交后代抗旱性狀:不抗旱性狀=3:1,乙自交后代抗旱性狀:不抗旱性狀=15:1,其可能的原因是甲細胞中有一個抗性基因,乙細胞中有兩個抗性基因,且兩個抗性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3)已知上述甲、乙抗旱水稻同時具有多顆粒性狀(其中多顆粒性狀是顯性,并且該對基因為雜合,兩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獲得能穩定遺傳的、具有抗旱性和多顆粒性狀的優良水稻品種,育種人員按以下兩種方法進行育種:
①根據題意可知,本題涉及兩對等位基因,并且能夠獨立遺傳,因此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個體雜交,產生的子一代,F1中自交性狀不分離植株(純合子)所占的比例=$\frac{1}{2}×\frac{1}{2}$=$\frac{1}{4}$.該過程中的“汰劣留良”環節從F1代開始,這是因為出現了性狀分離,具體操作是將F1種子種植在干旱環境中,并從具有多顆粒性狀的植株上收獲種子.
②以乙為材料設計育種方案,并在最短時間內培育并獲得含有抗旱基因的純合植株.該方案采用的育種方法應該是單倍體育種.
故答案為:
(1)T→A $\frac{1}{2}$ 2
(2)有一個抗性基因(或抗旱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 有兩個抗性基因,且兩個抗性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3)①$\frac{1}{4}$ 性狀分離 干旱 具有多顆粒性狀
②單倍體育種
點評 本題考查了基因突變、遺傳定律、生物變異及其應用,要求考生基因突變的概念及類型,掌握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掌握生物變異的類型及其在育種中的應用,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基因型 | A種群(只) | B種群(只) |
WaWb | 200 | 0 |
WaWa | 50 | 120 |
WbWc | 100 | 200 |
WcWc | 150 | 50 |
WaWc | 100 | 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數值上可有等式①=②+③+④ | |
B. | 狼的存在在客觀上起到促進兔種群發展的作用 | |
C. | 狼可從兔獲得信息,而兔不能從狼獲得信息 | |
D. | $\frac{②}{①}$表示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X、Y、Z維持相對穩定是通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機制實現的 | |
B. | X為肌細胞提供營養物質,肌細胞的代謝產物透過細胞膜進入X | |
C. | 肌細胞、X、Y三部位O2濃度的大小關系為肌細胞>X>Y | |
D. | X、Y、Z滲透壓下降會減弱對下丘腦的刺激,使其減少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Na+、Cl-、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 |
B. | 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不變 | |
C. | 體內細胞大多需要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 |
D. | 正常人體血漿pH保持相對穩定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和2包含著所有種群構成的群落 | |
B. | 3→4過程的加強是溫室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 | |
C. |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 |
D. | 4可以表示大氣中的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親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 | |
B. | F1有6種基因型 | |
C. | F1中黃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YyRr | |
D. | F1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frac{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