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 | B.③是自然選擇學說 |
C.④是指物種的多樣性 | D.②是內(nèi)、外因素影響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根據(jù)下表中的已知條件,判斷蘇氨酸的密碼子是( )
DNA雙鏈 | | | |
T | G | | |
mRNA | | | |
tRNA反密碼子 | | | A |
氨基酸 | 蘇氨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多選題)人類精子發(fā)生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中染色單體數(shù)最多可達92條 |
B.姐妹染色單體攜帶的遺傳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
C.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分離之前 |
D.一個精原細胞產(chǎn)生兩個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為1/2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玉米花藥培養(yǎng)的單倍體幼苗,經(jīng)秋水仙素處理后形成二倍體植株。如圖是該過程中某時段細胞核DNA含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chǎn)~b過程中細胞內(nèi)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 |
B.c~d過程中細胞內(nèi)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加倍 |
C.e點后細胞內(nèi)各染色體組的基因組成相同 |
D.f~g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減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隔離與新物種形成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 |
B.突變、基因重組和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
C.共同進化是指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相互選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
D.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一定發(fā)生了生物進化,但不一定產(chǎn)生了新物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社區(qū)全部人口剛好男女各400人,在進行紅綠色盲普查時,發(fā)現(xiàn)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男性患者有22人。12名未生育女性是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18名色覺正常婦女的兒子患色盲。請問,這個社區(qū)紅綠色盲的基因頻率為( )
A.6% | B.7.5% | C.約5.6% | D.約8.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體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號和第9號染色體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組酵母菌能存活,未見明顯異常。關于該重組酵母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還可能發(fā)生變異 |
B.表現(xiàn)型仍受環(huán)境的影響 |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遺傳多樣性 |
D.改變了酵母菌的進化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二倍體植物甲(2N=10)和二倍體植物乙(2n=10)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擊的方法使F1在減數(shù)分裂時整套的染色體分配至同一個配子中,再讓這樣的雌雄配子結(jié)合產(chǎn)生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甲和乙能進行有性雜交,說明它們屬于同種生物 |
B.F1體細胞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其染色體組成為2N+2n |
C.若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則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
D.物理撞擊的方法導致配子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產(chǎn)生的F2為二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動物種群有AaBb和Aabb兩類個體,比例為1∶1,兩對基因自由組合,雌雄個體比例1∶1。已知aaB個體致死,假如種群中全部個體都能夠自由交配,且子代中除致死基因型外全部個體都成活,則成活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是( )
A.1/4 | B.3/8 | C.3/16 | D.12/5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