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體細胞分裂前期開始時,設其染色體數(shù)為X,核DNA含量為Y。有絲分裂完成后,每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和核DNA含量分別是
A.X/2、Y/2 B. X、Y C.X/2、Y D.X、Y/2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四校高二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后,是否可以穩(wěn)定維持和表達其遺傳特性,只有通過鑒定和檢測才能知道。下列屬于目的基因分子水平的檢測和鑒定的是
①檢測受體細胞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②檢測抗蟲棉是否有了抗蟲特性
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 ④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豚鼠中,黑色(C)對白色(c)、毛皮粗糙(R)對毛皮光滑(r)是顯性。能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最佳雜交組合是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CcDd,在形成配子時,最可能形成的種類是
A.2種 B.4種 C.8種 D.16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某同學畫的有絲分裂后期的動物細胞圖,圖中共有幾處明顯的錯誤
A.一處 B.二處 C.三處 D.四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jié)市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觀,圖二示物種數(shù)面積的關系。請分析回答:
(1)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的最重要因素。為了登記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選取樣地,用隨機法取樣,首先要確定樣方面積。系列取樣統(tǒng)計結果如上圖二。
①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
②圖二顯示:在一定范圍內,隨樣方面積的增大 ,調查該森林物種數(shù)的樣方面積最好是 m2。
③若選取3個合適的樣方對某種喬木計數(shù)的結果分別是n1、n2、n3,則該喬木的種群密度為 株/m2。
(2)導致景觀圖中植物分層現(xiàn)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于農(nóng)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復雜的 結構。
(3)圖三為一定時間內森林中三種動物個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①甲和丙的關系是 。
②種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圖中 點。繁殖速度在AB段受限的原因 。 ③種群丙在A、B、C、D四個時期中種內競爭最激烈的是 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jié)市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shù)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 a種群與b種群為捕食關系,a種群依賴于b種群
B. a種群與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
C. a種群為“S”型增長,其增長只受本身密度制約
D. b種群為“J”型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jié)市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健康成年人體溫調節(jié)的曲線圖,請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時間0-t1,產(chǎn)熱量大約等于散熱量,體溫維持在37℃左右
B.時間t1-t2,散熱量增加會引起體表溫度下降,導致下丘腦某些部位興奮
C.時間t2-t3,散熱量減少是機體體溫調節(jié)的結果,此時汗腺分泌減少
D.時間t3以后,產(chǎn)熱量仍等于散熱量,甲狀腺激素分泌量也與t1之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4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微生物的種類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屬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衣藻 ②藍藻 ③根霉 ④大腸桿菌 ⑤乳酸桿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