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是某細菌DNA片段上的4個基因,下圖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別表示三種缺失不同基因的突變體。若分別檢測野生型和各種突變體中某種酶的活性,發現僅在野生型和突變體①中該酶有活性,則編碼該酶的基因是
A.基因a | B.基因b | C.基因c | D.基因d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下圖所示:人體細胞內含有抑制癌癥發生的p53(P+)基因有兩個部位能被E酶識別;癌癥患者的p53基因突變后為p-。現有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區域經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現170、220、290和460個堿基對的四種片段,那么他的基因型是
A.P+P+ | B.P+p- | C.p-p- | D.P+P+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赤霉素能誘導α淀粉酶的產生,而脫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對α淀粉酶的合成起抑制作用,兩者在α淀粉酶的合成中的相互作用如圖所示,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劑,抑制劑在第11小時加入,見圖中“↓”。請根據圖中信息和相關知識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6—甲基嘌呤是mRNA合成的抑制劑,抑制α淀粉酶的產生 |
B.在α淀粉酶合成中,脫落酸與赤霉素是拮抗關系 |
C.脫落酸加快植物衰老,其作用機理是促進mRNA的合成 |
D.植物的生長發育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破解了神經元“沉默突觸”的沉默之迷。此前發現,在腦內有一類突觸只有突觸結構而沒有信息傳遞功能,被稱為“沉默突觸”。請你推測科學家對此項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①觸小體中沒有細胞核
②突觸后膜缺乏相應的受體
③突觸前膜缺乏相應的受體
④突觸前膜不能釋放相應的神經遞質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學含義,M代表相關指標的相對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樣性,a—d表示不同種類植物,則在劇烈變化環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
B.若M表示物種的豐富度,a—d表示不同生態系統,則a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最強 |
C.若M表示種群密度,a-d表示同種生物的四個種群,則b種群的種內斗爭最激烈 |
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條食物鏈中的四個物種,則a是最高營養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玉米花藥培養的單倍體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后形成二倍體植株,下圖是該過程中某時段細胞核DNA含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b過程中細胞內不會發生基因重組 |
B.c~d過程中細胞內發生了染色體數加倍 |
C.e點后細胞內各染色體組的基因組成相同 |
D.f~g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數減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帶有一個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相等的左右兩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為一層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ml含少量K+的溶液并插入負電極,右室加入50ml含大量K+的溶液并插入正電極(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隔板小孔處的薄膜通常由一層磷脂分子構成 |
B.通電前后,右室中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
C.若將含K+的溶液換成含Ca2+的溶液,實驗結果相同 |
D.本實驗體現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四倍體蘭花的葉片通過植物組織培養形成植株的示意圖,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2)階段會發生減數分裂過程 |
B.(1)階段需生長素而(3)階段需細胞分裂素 |
C.此過程體現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
D.此蘭花的花藥離體培養所得植株為二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A是測定植物光合速率的裝置,圖B是經過測定后描繪出的一天之內玻璃鐘罩內氧氣釋放速率的變化曲線。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影響玻璃鐘罩內氧氣釋放速率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和溫度 |
B.在8時植物的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基本相當 |
C.在大約13時刻度管中液滴向右移動達到最大刻度 |
D.該裝置測定的是凈光合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