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題圖:圖示表示單倍體育種過程,其中①表示雜交過程;②表示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③表示花藥離體培養過程,形成的甲植株為單倍體植株;④表示人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的過程,常采用秋水仙素處理;⑤表示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的過程.
解答 解:(1)因控制小麥高桿的基因A和控制小麥矮桿的基因a是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小麥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麥感病的基因b是一對等位基因,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欲獲得矮稈抗病(aaBB)的小麥,選擇的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讓該親本首先進行雜交,獲得AaBb,讓AaBb進行自交,選育出aaB_個體,然后讓該個體持續自交,直到不發生性狀分離為止.判斷植物某顯性性狀是否是純合子,最簡便的方法是自交法,即連續自交,觀察后代是否發生性狀分離.
(2)圖中③表示花藥離體培養過程,該過程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選擇的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獲得的F1為AaBb,其產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aB:ab=1:1:1:1,因此通過花藥離體培養能獲得四種比例相等的單倍體幼苗,再經過④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后能形成四種比例相等的個體,其中矮桿抗病(aaBB)個體占$\frac{1}{4}$.
(3)自然情況下,A基因轉變為a基因屬于基因突變.
(4)①由于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結構穩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
②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因此第一次分裂每條染色單體均被標記,形成的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均只有一條鏈被標記,所以在第二次分裂中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中一條被標記.
(5)小麥與玉米雜交,受精卵發育初期出現玉米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全部丟失的現象,說明細胞中只含有小麥配子中的染色體,因此將種子中的胚取出進行組織培養,得到的是小麥單倍體植株.
(6)由于種屬間存在著種種隔離機制,致使遠緣雜交常表現不親和或獲得的遠緣后代表現不育.當出現子代不可育現象時可用秋水仙素進行處理,使染色體數目加倍,獲得可育植株.
故答案為:
(1)AABB、aabb 自交,看子代是否發生性狀分離
(2)花藥離體培養 幼苗 $\frac{1}{4}$
(3)基因突變
(4)中 每條染色單體都被標記 其中一條
(5)單
(6)秋水仙素
點評 本題要求考生識記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的過程,能準確判斷圖中各過程的名稱或采用的方法;其次還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DNA半保留復制的特點,能結合兩者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線粒體合成的ATP可在細胞核中發揮作用 | |
B. | 代謝旺盛的細胞ATP含量高 | |
C. | 根細胞吸收礦質離子所需ATP來源于細胞呼吸 | |
D. | ATP和RNA都含有腺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把新鮮的胡蘿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顆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時,溫度越高、干燥時間越長,烘干效果越好 | |
B. | 在萃取過程中,在瓶口安裝冷凝回流裝置是為了防止加熱時有機溶劑的揮發 | |
C. | 萃取過程可放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 | |
D. | 將濾液用蒸餾裝置進行蒸餾,要收集蒸發出去的液體,蒸發出去的是胡蘿卜素,留下的是有機溶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剪取的根尖放入卡諾氏液中是為了使染色體著色 | |
B. | 95%酒精可以洗去根尖表面的卡諾氏液,也可與15%鹽酸溶液混合,解離、分散細胞 | |
C. | 用龍膽紫溶液是為了使細胞核染上顏色 | |
D. | 漂洗是為了洗去多余的染料,所以要用酒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復習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春•資陽期末)分析某生物的雙鏈DNA,發現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的64%,其中一條鏈上的腺嘌呤占該鏈全部堿基的30%,則對應鏈中腺嘌呤占整個DNA分子堿基的比例是( )
A.17% B.32% C.34% D.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復習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春•衡南縣期末)孟德爾在豌豆的雜交實驗中,發現問題和驗證假說所采用的實驗方法分別是( )
A.雜交和自交;測交 B.自交;雜交和測交
C.測交;自交和雜交 D.雜交和測交;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