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甲是反射弧的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是神經中樞,④是傳出神經,⑤是效應器;A是突觸,放大結構是圖乙,圖乙中,M是突觸前神經元,N是突觸后神經元,①是突觸小體,②是線粒體,③是突觸小泡,④是突觸間隙,⑤是突觸前膜,⑥是突觸后膜.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甲圖中①是感受器;靜息時膜電位是外正內負,興奮時是外負內正,因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內電位變化是負電位→正電位;⑤是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組成.
(2)圖乙中,③是突觸小泡,由高爾基體形成;突觸小泡中含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以胞吐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
(3)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或抑制,因此圖乙中信號只能從M傳遞給N.
(4)低級中樞的活動受高級中樞的控制,假如圖丙中的Y來自圖甲中的A,圖丙中的X來自大腦皮層,當感受器接受一個刺激后,導致效應器產生反應,則Y釋放的物質是興奮性神經遞質,具有使突觸后膜興奮的作用;如果大腦皮層發出的指令是對這個刺激不作出反應,則X釋放的物質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對突觸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5)當我們取指血進行化驗時,針刺破手指的皮膚,但我們并未將手指縮回.這說明一個反射弧中的低級中樞要接受高級神經中樞的控制.
故答案為:
(1)①由負變正 效應器 傳出神經末梢 肌肉或腺體
(2)突觸小泡 高爾基體 神經遞質 胞吐
(3)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
(4)興奮 抑制
(5)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皮層)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神經調節的過程,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并結合題圖信息進行推理、綜合解答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曲線和乙曲線不同的原因是小球藻對光的利用能力不同 | |
B. | Q點的氧氣釋放量為零,表示凈光合作用速率為零 | |
C. | P點產生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 |
D. | 若光照強度突然由R變為S,短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會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種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變的 | |
B. | 預測種群個體數量變動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 |
C. | 某種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個體遠遠多于雄性個體時,該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小 | |
D. | 種群的年齡組成,直接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綠體的光合作用提供有機營養和O2 | |
B. | 植物的葉肉細胞具有全能性 | |
C. | 線粒體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和CO2 | |
D. | 線粒體為葉綠體提供ATP、[H]和C3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遺傳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 |
B. | 物種多樣性是遺傳多樣性的直觀體現 | |
C. | 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 |
D. | 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②③④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神經系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大腦皮層言語區的H區受損,不能聽見別人講話
B.位于下丘腦的呼吸中樞是維持生命的必要中樞
C.短期記憶的形成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D.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過程中,都存在分級調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